第六章 營救(8)(1 / 2)

說話間,一號等人已經穿過了荊棘叢,我們便也不再去探究周圍的樁孔,就著繩索移動身形,順著荊棘叢中被光頭清理出的路線下去。

一路往下,荊棘叢遇到不少,在眾人有心的觀察中,也發現了不少的樁孔,不過有些樁孔都被植物給長滿了,還真難以發現。

由於有光頭在前麵開路,因此我們後麵的人方便多了,用了約半個鍾頭,便下到了天坑底部,比光頭少了一半時間。我們下去時,光頭正打著強光手電在下麵溜達。

天坑下方的麵積非常大,陽光照不下來,但雨水能夠流入,因此生長出了許多喜陰的植被,如果春夏時節進入此處,估計這下麵會相當潮濕。

不過這會兒是冬末,西北地區雨水還未到達,因此天坑下麵很幹燥,底部喜陰的植被在這個季節大多冬眠幹枯,休養生息著,以待來年發新枝。

我們站在底部,周圍都是幹枯的灌木叢,有些高的植被長到了十多米,更多的,都是一些比較低矮的植物,比如一種密密麻麻攀爬著的紅褐色苔蘚,一些半人高,已經落光了葉子的灌木。強光燈向周圍掃過去,雖然偶有大型植物遮擋視線,但大部分區域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由於天坑的麵積太過遼闊,因此燈光掃過去,根本探不到邊兒,而光頭比我們提前下來半個小時,他卻是已經將下麵的情況給摸了一遍,我們剛到底,他便揮燈衝我們喊道:“來這邊兒!這邊兒有門道。”

有門道?

他所說的門道,是個口頭語,不是說有門或者有路,而是有蹊蹺的意思。

眾人聽他這麼一招呼,便也不瞎打探,直接朝著光頭所在的位置而去。

穿過一片冬眠的坑底灌木,快要接近光頭所處的位置時,便見燈光之中,有一條用石板特意鋪平的路,寬約三米有餘,上麵大部分的位置,都爬滿了紅褐色的苔蘚,這條路筆直的通往前方,也不知延伸向何處。

光頭指了指他身後,道:“這條路的開頭在那兒,看到沒,就是有片刺兒叢的地方,這說明什麼?說明蟲奴上下天坑時,就是從那兒下來的。”

大勳聞言走過去一看,又揮著開山刀,砍了一片刺兒叢,便見下麵露出了一些樁孔,他道:“這裏有打棧道的痕跡,看樣子他們修建了一條棧道,通向此處,然後修了一條路……”他用燈光晃了晃跟前的路,石板路被植被的根莖破話,布滿了蜘蛛網一樣龜裂的痕跡。

“我感覺到了……”待在十九包裏的大祭司,這時嘴裏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話。

它整個兒隻露出一顆頭,再加上神情陰陽怪氣,就如同從十九胸前長出來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