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晦澀的交易大廳中,目光所及的範圍裏,無數鬼影子一般的人來來往往的,一會兒沒入黑暗中,一會兒又從黑暗中冒出頭來。
‘人’很多,但空間裏卻彌漫著死一般的沉寂。
我盯著眼前問我賣什麼東西的‘人’,隻覺得嗓子有些發幹,一瞬間仿佛都不會說中文了一樣,完全無法組織出語言來。
眼前這個穿著蟲族服飾的人,臉上的表情非常僵硬,仿佛在念台詞似的,一對眼珠子雖然盯著我,視線卻顯得十分飄忽。
我沒回話,於是他又問了一句:“你賣什麼。”這個‘人’說話的聲音很輕,也很空,就像有人拿著紙,卷成紙筒放在嘴邊說話一樣,但他手裏沒有卷什麼紙筒,所以這個聲音,就是他自己的喉嚨發出來的。
我腦子裏猛地蹦出兩個字兒‘鬼市’。
民間的鬼市有很多種說法,比如蒲鬆齡的《聊齋》裏,記載了一則叫‘山市’的故事,也就是鬼市,是指一些離奇出現的市場,比如有些突然出現在山裏,有些突然出現在沙漠,有些突然出現在空中。
現代人認為,古時候所說的‘鬼市’,其實是海市蜃樓的一種。
蒲鬆齡記載的鬼市中,描寫的是荒山野嶺裏,突然出現了一個熱鬧的集市,集市中人來人往,交頭接耳,互相貿易,穿著奇裝異服,卻不發出絲毫聲音。用現代的觀點來看,就是海市蜃樓,將遠處的一些集市的場景給折射過來了,之所以穿著奇裝異服,很可能是一些少數民族或者異國人的集市。
當然,海市蜃樓是現代的說法,而古代人,認為鬼市隻出現在陰陽交彙的地帶,是死去的牛鬼蛇神做交易的場所,活人如果誤入了鬼市,就得入市隨俗,千萬不能大驚小怪的讓鬼市的人發現你是外來的活人,否則他們就會勾走你的魂魄,不讓你離開。
等到陰陽交彙之氣一收,也就是黎明時分,鬼市就會散市,被扣下魂魄的人,也就死翹翹了。
眼前的場景,怎麼看也不像海市蜃樓,沒聽說過海市蜃樓能發出聲音,而且還能拍人肩膀的。
難道民間傳說中的鬼市是真有其事?
那我該怎麼辦?
小齊等人不敢發出絲毫聲音,生怕引起其餘‘人’的注意,一個個目光緊張的盯著我的表現。我心裏一邊狂呼倒黴,一邊兒給自己做心裏建設:入市隨俗,入市隨俗,不能讓對方發現不對勁。
於是我盡量也模仿那種又輕又低的聲音,道:“你……要……買……什……麼……”
眼前的‘人’,將目光看向了我的裝備包,我會意,將裝備包解下來,打開。
我和靳樂的裝備包裏,東西比較單一,是帳篷和日常物資,老變態根本不如我們碰武器醫藥和食水。我打開裝備包示意對方自己挑,也不敢多說,有道是說的多,錯的多。
這下子我突然明白過來,為什麼剛才我們發現的石案上,會有那幾個包丟下的吃食了。八成是上一批進來的人和我們差不多倒黴,也遇上了這個鬼市,所以就把那些食物給‘賣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