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

每個人會有“給人好處”的經驗,不過,給人好處還是有一些學問的,別以為“給”這個動作很容易,給得不恰當,不但對方不會感激你,有時還會怨你。所以,要給人好處,就要給得“恰到好處”,也就是說:不吝給、不輕給、不濫給!必要時,還要講究一些方法和策略。

19.智子疑鄰

宋國有個非常富裕的人家。有一次天下大雨,把他家的院牆衝塌了。他家的兒子對父親說:“應該快點把牆修好,否則小偷很容易就能偷走咱家的東西。”他家的鄰居也讚同這個人的觀點,建議他把牆修好。

等到了晚上,他家果然丟了不少錢財。事後,這家的人都覺得自己的兒子聰明,並懷疑可能是鄰居偷了自己家的東西。

——《韓非子》

人生智慧

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好壞、一件事情的是非對錯,都應該講求證據,因為證據是最有說服力的;否則,坐在家中憑空想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很容易犯錯誤。懷疑是上天賦予人的權利,但是也別忘了,同時你還負有求證的義務。

20.唇亡齒寒

晉國國君把本國的璧玉作為與虞國交換的籌碼,條件是借道去進攻虢國。虞國的大夫宮之奇意識到了危險的存在,就向國君道:“大王,您千萬不能答應!虞虢兩國相互救助,互施恩德,就像嘴唇和牙齒的關係。嘴唇沒有了,牙齒很快就會寒冷下來,今天晉國滅了虢國,說不準明天虞國也會跟著一起滅亡。”虞國國君貪圖眼前利益,把這番話當成了耳旁風,他接受了晉國的璧玉並借道給晉軍。晉軍滅了虢國,順道回國時,把虞國也給滅了。

——《左傳》

人生智慧

我們為人處事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千萬不能為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不能為了一點小利而去出賣自己的同伴。“唇亡則齒寒”,自己也很容易丟掉既有的利益,就像虞國的國君那樣,最終給自己帶來了亡國之禍,追悔莫及。

21.樹難去易

楊樹的枝條倒插在地上就能生長,把它折斷了也照樣能活,若是橫臥在地上也能生根;然而叫十個人栽插而叫一個人去拔毀,那連一棵也活不下來。

韓非子深有感慨地說:“用十人來栽種這樣容易成活之物,卻還不能勝過一個人的拔除,為什麼呢?這就是樹易毀而難栽的緣故。”

——《說林》

人生智慧

培養一個人才難之又難,而毀掉一個人才那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人才的成長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關鍵在於其周圍的人能否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之。多想一想,別人的艱辛之時,多想一想成功路所灑下的汗水,多學一學別人的拚搏精神,把妒火變成動力之源,給自己和別人提升的空問。

22.戎夷讓衣

戰國時期,戎夷與自己的學生在野外宿營,時值天寒地凍,戎夷對他的學生說:“把你的衣服借給我,我就能活命,把我的衣服借給你,你就能活命。我是國家的賢德精英,為天下著想,死了十分可惜;相反,你卻是不肖之人,死不足惜,你把你的衣服借給我吧!”

他的學生聽了戎夷的話後說:“不肖之人,又怎能把衣服借給賢德之人穿昵?”戎夷長歎一聲道:“講道義是無濟於事了。”於是他脫下自己的衣服給了學生,半夜他就被凍死了,而他的學生卻因得到了衣服而活了下來。

——《呂氏春秋》

人生智慧

真正的賢德之人總是為自己考慮甚少而替別人考慮甚多,有時不惜犧牲自己而為別人出力,這是值得敬佩的。戎夷將衣服讓給學生而主動赴死,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大義,無愧於是一個大寫的人,雖然救助的是不賢肖之人,其情亦可歎可嘉。

23.童子拾柴

一群拾柴禾的孩子互相約定並達成一致意見:見了柴禾,誰先喊就歸誰,他人不得爭搶。

不一會兒,他們都發現了一根稻草,其中的一個先喊出了聲,但其他的孩子還是都來爭搶,互不相讓,甚至打鬥起來,有的還受了傷。

司馬光見了很是不安,回到家中感慨道:“天下比一根草大得多的利益到處都是,而人們不知去追求,卻來爭搶這根草,太不值得了。每日與人交往,靠的是互相之間的和氣和信任,若是為了些微不足道之事打鬥起來,被別人傷害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司馬溫公文集》

人生智慧

互相遵守約定,互相尊重,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所應遵守的基本原則。隻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互相交往也才有了基礎。若是為了蠅頭微利而大打出手,甚至傷了彼此之間的和氣,得到的利益絕對比不上失去一個朋友的損失大,相信明理的人都應該知道如何處理類似的事情了。

24.馴雞

從前有個人為君王馴養鬥雞。過了一段時間,君王問其成果如何,得到的答複是還沒有馴養好。又過了幾天,君王又問,他的回答是還沒有馴養好,那隻雞的神情像回聲和影子一樣浮動不定。又過了幾天,君王又問其成果如何,得到的答複是:“還沒有馴養好,這隻雞反應靈敏,還有好鬥的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