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虎道:“好主意,吳秀才是讀書人,與他交往的,都是些讀書人,很容易查找。”
玉忍道:“有些操之過急。你們前去搜查,不過是一隻硯台,很容易藏起來的,難不成挖地三尺找出來。不僅找不到,還會打草驚蛇。再者說,即便找到了,誰能確定那就是七寶端硯呢?唯有找到吳芯竹的屍體,才能確定殺人凶手,才能找到七寶端硯,我們現在隻能尋找線索,確定嫌犯是誰,不然,無從下手。”
“事情過去幾個月,隻怕屍骨無存啊!”
“吳秀才失蹤的具體日期能確認嗎?”
“可以,是四個月前的八月十一,雖然錢大人不讓我們查,私底下我們也試著查了一下,吳秀才那天告訴家人要出去喝酒,再也沒有回來。他之前沒有說在哪裏,詢問他的生前同窗好友,都說那幾日沒有見到他人。本縣讀書人不多,我們挨著盤問一遍,沒有找到有用的線索。”
“所有讀書人都問了嗎?”玉忍懷疑道。
“哦,大大小小的讀書人都問了,不過,隻有一個老學究沒有問,他是知縣的好友,兩人經常在一起研究學問,那人是個老秀才,早年考上秀才後,再也沒有前進一步,聽說,早就斷了科舉的念頭,平日裏與大人一起吟詩作賦,日子倒也逍遙自在。他一般很少與讀書人來往,說不想看到讀書人,他與吳秀才沒有什麼交情,我們也就沒有盤問。”
玉忍道:“全縣的讀書人都問了,怎麼會沒有線索呢?他那幫同窗會不會因為嫉妒而將他殺掉,奪走七寶端硯呢?”
吳芯蘭道:“我回來之後,對他們進行明察暗訪,沒有發現什麼可疑的,每天讀書寫字,對於哥哥的死,也表現的非常的惋惜,他們說,哥哥是少見的讀書的苗子,可惜英年早逝。我想,他們膽子再大,不至於要害他的性命,他們經常一起喝酒作詩,也沒有單獨下手的機會啊!”
蔣虎道:“因為沒有線索,我們隻好終止查案,後來聽說,有人在老學究家的附近見到過吳秀才,打了聲招呼,便再也沒有了蹤跡。想那老學究與吳秀才沒有任何交情,斷然不會孤身前往。”
吳芯蘭道:“會不會有人中間搭橋,讓他們兩人相識呢?然後拿出祖傳的硯台共同欣賞,被人伺機下手殺害。”
“很有可能,可他的同窗好友那天都沒有看到他,他們都有人證,證明他們那天不在場。”
赫連青山道:“讀書人的可能性很大,會不會是哪個讀書人腦子太笨,做不出學問,就把七寶端硯搶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