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收屍(1 / 2)

城的菜市口刑場周圍聚滿了來自四麵八方的人,接踵而至的人群還不斷從各處湧來,這裏儼然成為人的海洋。來到這裏,是為了觀看朝廷處決犯人的場景。

圍觀的人群中幾乎沒有人知道要處決的是什麼人,這些人為什麼一定要被處決,這與他們自己沒有任何關係,之所以圍觀,不過是為了湊熱鬧。幾千年來,人們愛看熱鬧的習慣從未改變,或許,這也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

人群擁擠著,嬉笑著,都想到前麵看看要處決的人長什麼模樣,對於與自己毫無關係的事情,人們的態度總是冷漠,仿佛不是處決一個同胞,而是宰殺一頭牲畜。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看熱鬧的興致讓他們完全忘記了人群的擁擠和當頭的炎炎烈日。

刑場周圍圍滿了手握兵器的士兵,人群便被阻擋在由士兵所構築的人牆外。刑場的前麵,等待處決的十幾位犯人們麵無表情地聳拉著腦袋,他們蓬頭垢麵,跪向人群,等待生命的終結。他們的身後,站著即將結束他們生命的麵色猙獰的劊子手。劊子手們頭上戴著紅頭巾,光著上身,左手提著大刀,麵色凝重地等待執行的命令。

刑場的後麵,是一處涼亭,涼亭的陰涼下坐著的是宣旨的公公和本場的監斬官。他們咽下一口茶,小聲地商量著,望了望犯人的方向,抬頭看了看日頭,看著時辰即將到來,兩人點了點頭。監斬官整了整官服,正襟危坐,宣旨的公公走出陰涼,走向刑場的前麵。人群靜了下來,焦急地等待公公走來宣旨。被處決的犯人們的所作所為將成為他們日後茶餘飯後的談資。

人群中也有犯人們的親屬,他們來此,隻為看犯人最後一眼,這一眼之後,便是陰陽兩隔。

公公走到刑場的前麵,站在犯人們和劊子手的身後,恭恭敬敬地拿出聖旨,陰陽怪氣地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戶部侍郎謝冕,無視朝綱,藐視皇上,與人私下議論政治的得失,對朝臣妄加評論甚至細數皇上的功過,更有甚者,於觀景樓上寫下對皇上大不敬的詩句,諷刺皇上沒有堯舜的功德,才華不及唐宗宋祖,此乃是對皇上的汙蔑,是滅門之罪。朕念爾乃天子門生,十年苦讀,雖政途失意,但為朝廷辦事謹小慎微,從無過錯,特賜爾及同謀者,午時三刻處斬,欽此。”

人群待公公走回陰涼處後,開展紛紛議論。

“呦,這死的可真夠冤枉的,僅僅寫了幾句詩和多發幾句牢騷就把命丟掉,這人真不值啊!還是戶部侍郎,官職不小啊!”

“噓!”旁邊的人拽了拽他的衣角,急忙說道,“你小聲點,不怕被人聽到,說你是同謀,把你一起問斬嗎?這年月,憑幾句詩幾句話喪命的人還少嗎?”

“哎,那是,那是,我是替他們不值啊!”

“什麼值不值的,皇上是天子,是不會犯錯的,背後說皇上的壞話,活該。伴君如伴虎,他們早該明白這個道理的。你別再說了,小心把你一起拉走。”

人群中,一位大腹便便的鄉紳對旁邊的仆人說道:“這些個文人,咬文嚼字,尖酸刻薄,不僅寫出的文章充滿了酸味,連說出的話都是酸溜溜的,都能把人的牙齒酸掉。”

旁邊的仆人垂首逢迎道:“老爺說的是,這些個文人,可不是什麼東西,一個個清高的不得了,仿佛不食人間煙火似的。”

鄉紳點了點頭說:“可不是嘛!你說他們不就多識幾個字,有什麼好得意的。還鼓吹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都是瞎說,這不把小命都給搭進去了。文人嘛,安分守己多好,偏偏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總要惹出點事情來。要是真的不容於世,自視甚高,可以辭官歸隱。他們倒好,打著清高的幌子,說要遠離銅臭,還不是靠銅臭來養家糊口?這些個文人,都是假清高。老爺我大字不識一筐,照樣吃香的,喝辣的。這年月,讀書有個鳥用。我說老李啊,你的兒子也到了上學堂的年齡,我看就不要讓他念書了,以後跟著你好好為我們家幹活,我是不會虧待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