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不敢多做停留,便告別無崖子與向九塵後,徑直向夥房走去。心情雖然沮喪,可也沒有什麼辦法,既然選擇這條路,那就不要有任何抱怨,一定要堅持走到頭。
不一會滄海便到了夥房,跟夥房師傅打過招呼,便與其一起來到夥房後院。進院便看到了三四口大水缸,其餘水缸則是為了滅火之用,不用刻意加水。另外一口水缸中的水在做上午飯時便已經用掉,空空如也。
沈滄海拿起水桶,將水桶扣上扁擔,稍微對著水缸比量一下。這一桶水隻可打到水缸十分之一處,扁擔上扣兩隻水桶也要來回五次才可打滿一缸水。滄海見狀,頓時一陣腿軟,看來這一上午時間就要用來打水了。滄海出身富家子弟不奢侈貪婪就算了,可這打水工作滄海是從未做過的。
二話不多說,滄海脫下道袍,拿下頭冠,簡單紮起散亂的頭發,挽起袖口,便一把扛起扁擔往山下走去。這山間小路著實崎嶇蜿蜒,又因昨日天降大水,更是泥濘不堪。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滑到在地。
經過一番折騰,滄海路上摔了不少跤,現在已經渾身泥濘的來到那口清潭處。滄海伸手舀起水,往自己臉上潑了潑,才將被泥巴覆蓋的麵頰露出。
滄海心想如果回去之路還是如此,打滿的水回不到山門便會灑落殆盡了。一定要想出一種好辦法來應對才可。
滄海便回想起,沈府暗部可以再大山之中開鑿世外桃源,定是用了墨家機關的巧妙,母親贈予的書中定然會有解答。便想著打完這一趟便回弟子居查閱書籍看看有無他法。
果不其然,如同泥人一般的滄海扛著扁擔回到山門夥房,每一桶水僅僅隻剩下了小半桶,兩桶水倒入水缸中也未達到水缸十分之一處。夥房師傅搖了搖頭道‘小家夥,如果下次還是這般,你要多久才可打滿這整隻水缸呢?’
滄海搖了搖頭道,‘您等我一會,我馬上便回來。’
滄海放下扁擔,便往弟子居跑去,夥房師傅頓時一愣,心中暗想,這小子不會跑了吧!沒水做飯怪罪下來,我可承擔不起啊!便想若是他不回來可就要稟報掌門了。
滄海風一般的跑到弟子居,翻開箱子,在這許多本書中,翻找了起來。終於他看到一本名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的書籍,便翻開來看果不其然,書中介紹道;“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一日而敗”。意為他利用杠杆原理研製成桔槔,用於提水。他還製造了轆轤、滑車等,用於生產和軍事。書中又寫到,衡木:加重於其一旁,必錘——重相若也。意思便是天平衡量的一臂加重物時,另一臂則要加砝碼,且兩者必須等重,天平才能平衡。
滄海了解一番,正好可以利用書上所說,製成杠杆從而可以達到人在山頂便可取水上山的技巧。
滄海便拿此書,一溜煙,跑到鐵匠鋪找到大同,大同了解情況後,便對滄海說道,‘我幫你製造也行,這種事你可要替我保密啊,被掌門知道我幫你一起投機取巧,可是要被罰的呀!’
滄海重重的點了幾下頭,便道‘大同叔,感謝有你幫我,我定會幫你保密的!’
大同略微看了下書中所講,便心有設計,按照書中設計圖所示先是做出為了往上拉水桶的帶搖臂的原木軸。後與滄海一共來到山崖邊,大同利用木條支撐在山崖,綁上繩索,一端放下水桶,另一邊綁與樹上。稍作固定,一個簡單的杠杆便成型了。
此時大同,將水桶手柄處與水桶底部都綁上繩索,一根是便於水桶落下與提起,另一根則是為了水桶在水中翻轉從而取水。稍作固定大同便將水桶放下山崖,一手拉住繩索,隻見那水桶緩慢下滑,直直落入水中,大同同時拉起第二根繩子,水桶果不其然在這清潭中翻了個過,水桶中便有了水,水的重量使得水桶逐漸下沉,最終沉沒於清潭中。大同便拉起另外一根繩子,隻見此時裝滿水的水桶,直直的被拉了上了,平穩省力。達到頂端伸手便可以將打滿水的桶子拿來,非常方便。
滄海心中頓時一樂,這一個星期便可輕鬆了!
送過大同後,滄海便開始了‘緊張’的工作,僅是一放一拉滿載而歸的水桶便到了滄海手中。滄海隻需做的便是,扛起扁擔送往夥房。僅僅隻需要半柱香時間便可打滿兩桶水,不一會水缸中便盛滿了清潭之水。看的夥房師傅一愣一愣,從未有人在道路濕滑的情況下能用這麼短的時間打滿一缸水!
滄海打完水,見離正午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知作甚。便回到弟子居,拿起昨日看到練眼之法門。跑到一處沒人的山崖處,盤腿而坐,練了起來。雖無內力,卻可以練到基本。內力輔助作用也隻是讓功效提升罷了。
隻見滄海盤腿坐在山崖邊微閉雙眼,全身放鬆,清除心中雜念。頓時感到心中的寧靜,忽然滄海二目睜開,眺望遠方。頭頸不動,滄海眼球開始轉動。先將眼睛凝視正下方,緩慢轉至左方,再轉至正上方,至右方,最後眼光回到正下方,循環往複四次之後。滄海便感到眼睛甚是疲憊,便閉目養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