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年1(2 / 2)

那天,坐在客廳看報紙的路建平叫住路飛詢問關於上市的這個問題。路建平把一份報紙遞給了路飛,是以他看一下。

這是每日郵報的一側信息,這個主編是這樣說的“······若是上市公司,我常問同—個問題:“你是否感受到來自股東的壓力?”對此,三一鏡報集團聯絡部主任富拉加爾是這麼說的:“股東並不監督我們的采編部門,或者要求他們不要發表什麼令股東不快的報道等。因為我們在這裏所做的——切都是為了賣更多的報紙,吸引更多的廣告,最終目的是為股東賺取利潤,因此,如果有人寫了篇對股東不利的稿子,股東應該可以理解。不過,我們有一個非常寬廣的、混合的股東結構,我們與主要股東的關係都非常好。因此我們還沒有遇到這類問題。”

據我所知,事實不完全如此。在英國,盡管大多數報紙老板或者股東為了避免背上“幹預新聞自由”的罵名,都盡量不去幹預報紙的日常編輯工作,但在明裏暗裏,他們還是經常向主編傳遞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影響報紙的導向。默多克、布萊克、戴斯孟德幹預編輯方針是家常便飯的事,就是三一鏡報集團這樣一個比較純粹的上市公司,也不時地要受到股東的影響。美軍對越戰爭爆發前,《每日鏡報》狠批美國政府的對越政策,在一篇報道中稱他是一個愚蠢的總統,美國是一個“流氓國家”,。這引起該報在紐約的一個大股東湯姆·斯拉格(TomShrager)公司的強烈不滿,該公司專門發信給報社,以拋售股權作威脅,要求該報不要再刊載這類文章。······”

“爸爸,你的意思是不是不想上市,以達到自己的絕對控製權?”看完文章後,路飛沉思了一會問道。

“如果達不到控製權,對咱們有的好處隻有一些金錢罷了,這不是咱們的目標。”

“爸爸,這篇文章隻是在警告那些小報刊公司,上麵的報道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他們不會說的。”此時路飛肯定的說道。

路建平此時很是好奇,自己的兒子知道些什麼?“你說說看,還有些什麼?”

“報紙上市有利有弊,掙錢那就不算利了,咱們的目的主要是有掌控的權利。那麼具體說來,上市對報紙有什麼好處呢?富拉加爾還說過句話不過肯定現在不會寫出來的:‘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如果一家報紙隻是屬於一個人、一個東西,不管這‘—個’是誰,而且他熱愛這張報紙,有大把的金錢;那麼從總體上看報紙會更自由,因為不會有投資方麵的問題。不過,從另一方麵看,如果報紙隻是被—個人持有,那麼這個人可能就會對編輯的完整性(editorialintegrity)產生巨大影響。而像我們這樣一個公司,如果你看看我們的那些大股東,你會發現25個不同機構持有了61%的股份。我的意思是盡管你有成千上萬的股東,但主要是這35個。而且你不會在編輯上感到壓力,無論是來自個人的還是政府的、機構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亡說,作為一個上市公司的優勢是,你有巨大的編輯完整性,因為沒有一個人有特殊的利益,來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是一種好的平衡。’

‘從投資的角度看,股東們總是在不停地考驗你,因為管理層在這裏,他們期待你給他們不斷創造價值。因此這有利於控製經營管理成本。你總是很小心地控製成本,想方設法增加收入。因為你隨。時都要維持股價的穩定,令其活躍。另外,如果你要投資新的項目,你也會更小心,你的商業計劃會更好。而如果你是向政府或者個人老板彙報一個項目計劃,你知道他們會喜歡這個計劃,你在製定計劃時就會投其所好,想方設法從他那裏弄到錢,這樣,這個項目可能就會有許多漏洞。但如果你想在股市上發布一個商業計劃書,你就得確信這個計劃已經盡善盡美,絕對有說服力,確實會有好的回報。你需要有絕對把握控製好成本,並知道它將如何發展,這是一件很艱難的事。而如果你麵對的是單個老板,有時候即使你對項目有些地方還不太理解,也很容易糊弄過去。’但是為了掌權,咱們可以學習一下羅斯米家族的股權結構,英國的全國性報紙中,《每日郵報》自1896年創辦以來,始終控製在羅斯米爾家族手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當筆者就此向該報總經理齊特爾詢問其中緣由時,他特別強調這是由於該報的曆任老板都非常熱愛報紙,即使在報紙經營艱難時期也從不放棄。不過,齊特爾的這個解釋,隻是說明部分原因。他在介紹這家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時,不經意間又從另—方麵說明了羅斯米爾家族是如何保住自己對這份報紙的控製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