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生活是創作之源(1 / 1)

鄒元模

青年作家夏興初的小小說集就要出版了,囑我作序,我欣然應允。

20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夏興初的文學創作熱情很高,曾創下一年內在國內外發表小小說60多篇、獲獎11次的記錄。在一年內,發表、獲獎作品數量之多,在廣安和鄰水文壇是少見的。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夏興初現象”。之所以稱為“夏興初現象”,我認為有三:

第一,科學安排、勤奮創作是夏興初成功的基礎。夏興初是縣政協機關的中層領導,時間很緊。然而,他憑著熱愛文學的火熱激情,科學安排,忙而不亂,擠出時間精心創作,我認為這是他成功的基礎。時下,人們每時每刻都在焦燥中生活,報怨工資低了,收入少了,福利差了,物價漲了,整個社會都在向“錢”看。所以,從事文學創作的人越來越少。然而夏興初憑著對文學的熱愛,持之以恒地堅持文學創作,而且是在百忙中擠時間創作,實在難能可貴。

第二,深入生活、善於觀察是夏興初創作的源泉。一個有作為的作家應堅持不懈地深入生活,這已是老生常談了。可是,現在的一些作家,包括一些知名作家,長年累月在大城市把自己關在鋼筋水泥房裏,遠離火熱的生活,從報刊、網絡中獲取創作素材,然後加上自己的想象去創作文學作品。這種遠離生活的文學作品,使讀者讀起來沒有真實感,枯燥、乏味。這大概也是我國近代文學作品難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難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這樣的傳世之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夏興初一年能發表60多篇文學作品,單從數量看,在我縣文學圈子裏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60多篇文學作品就需要有60多種素材。這麼多的素材,光靠坐在辦公室裏冥思苦想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出來的,必須深入生活,貼近群眾,貼近現實,時時、事事、處處做有心人,善於觀察、善於積累、善於分析才能獲取。也才能創作出璀璨如珍珠、絢麗如瑪瑙、斥鄙如投槍、寄情如洞簫的優秀作品。可以說夏興初的創作源泉就是源自生活。

第三,審時度勢、順應潮流是夏興初作品的特色。當今時代,人們都在為工作、生計不停地忙碌,生活節奏很快,長篇大著的作品很少有人讀。夏興初能夠審時度勢,順應曆史潮流,冷靜地麵對現實。為了滿足人們快節奏生活的需求,他的作品大都很短,長的千把字,短的僅百來字。我覺得,短,就是夏興初作品的特色。這種小說很受讀者歡迎,閱讀這種小說有種愉悅、輕鬆感。

也許有人會說,小小說很好寫。然而我認為,其實越是短的小說越難寫。小小說雖短小,但在寫作上絕不能有半點馬虎。因為小小說選材要精、奇,構思要巧妙,文字要精練,開頭引人入勝,結尾出人意料。而且要留有空白,讓讀者去想象。一篇小小說,多則千多字,少則百把字,既要渲染出明確的主題,又要有情節,沒有深厚功底的人是難以駕馭的。一篇好的小小說,讀後能給人有種餘味無窮之感。能喚起人們去思考人生的酸甜苦辣,玩味生命的榮枯得失,透視世界的冷暖炎涼,回顧生活的所感所遇。正所謂:小小說大世界,一滴水見太陽矣。

希望夏興初以此為起點,百尺竿頭,更上層樓,早日成為小小說界的一匹黑馬。

2012年仲夏

(作者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廣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鄰水縣作家協會主席,出版文學著作十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