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識別牛肉與鴕肉
剔骨後的牛肉與駝肉鑒別方法:
肌肉和脂肪:牛肉呈棕紅色、紫紅色,而且放置一段時間之後,顏色會加重。其肌肉組織結實,較硬,而富有彈性,具粘膩感,看起來,還具有粗糙感。肌間有脂肪層隔開,肉脂相。間現象明顯。牛肉皮下脂肪較少且不明顯,脂肪呈黃色或淡黃色,較硬。
駝肉呈淡紅色,放一段時間,顏色也變化不大,看起來也無粗糙感,而且肌肉與脂肪的相間現象不明顯,駝肉一般有皮下脂肪層,駝脂呈堆積現象存在,駝脂呈潤白色。
食用特點:駝肉餡有透油現象,即油外滲,特別是做餡餅,做出來似油炸餅。而牛肉沒有上述特點。
肉煮熟後,駝肉一般有雜腥味或土腥味,不像牛肉那麼香味撲鼻。
吃的時候,牛肉感覺粗而連韌,爽口,而駝肉有韌筋絲絲絡絡之感,口感發酸,擅腥味比牛肉重,風味較牛肉差。
怎樣鑒別禽畜肉的新鮮度
1.看肉的色澤和放血度:新鮮肉紅色均勻,脂肪潔白,有光澤。次品色澤變暗,脂肪缺乏光澤,脂肪呈灰綠色或黃綠色,冷凍貯存的肉若有白、綠、黑、紫斑,是受黴菌汙染所致。新鮮的白條雞,眼球飽滿。變質的白條雞,眼球幹縮凹陷,晶體混濁,雞體無光澤,頭頸部一般呈暗褐色。新鮮的牛、羊、兔肉呈微淡黃色。
2.摸肉的粘度和脂肪彈性,新鮮肉呈微幹或微濕,用手觸摸時肉不粘手;次品用手觸摸粘手,起粘絲。新鮮肉用手指輕壓後會出現凹坑,但能即刻複位。次品卻恢複緩慢,或不能複原,而留有壓痕。
3.聞氣味:新鮮肉氣味正常,次品有氨味或酸味,變質肉則有臭味、異味。
怎樣識別雞的類型
雞按照其生產性能和經濟價值可分三個類型:蛋用型、肉用型和蛋肉兼用型。這三種類型的雞種是長期人工選擇的結果。為了便於識別,現將各類型的主要特點介紹如下:
1.蛋用型:以產蛋為主,體形較小,體軀較長,後軀發達,外形呈“V”形。冠和肉垂特別發達,腿較高,皮薄骨細,肌肉結實,羽毛緊密,活潑好動,新陳代謝旺盛,性成熟早。無伏巢性,產蛋量和受精率較高。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年產蛋220~260個,少數甚至高達300個以上。這種雞富有神經質,抗病力弱,肉質差,蛋殼較薄。適宜圈養、籠養。最常見的有來杭雞。
來杭雞中以白色單冠的白來杭分布最廣,是世界著名的蛋用品種,至今仍為年產蛋量世界最高紀錄保持者,素有“產蛋皇後”之稱。
自來杭體呈長方形,羽毛緊湊,皮膚、喙腳均呈黃色。母雞單冠,冠大,且大多倒向一側,活潑好動,易受驚嚇,善飛躍,無抱窩性,性成熟早,一般為160~170日。高產群年產蛋量高達280~300個。平均蛋重58~62克,成年雞體重,公雞2.6公斤,母雞1.7~1.9公斤。
2.肉用型:以產肉為主。成年雞體型較大,體軀寬深而較短,前軀發達,外形呈方形。腿短,骨粗,肌肉豐碩,羽毛蓬鬆。性情溫順,動作遲鈍。肥育能力強,肉質好。但覓食能力差,性成熟晚,就巢性強,產蛋量比較低,年產量約100個左右。對肉用雞的要求是生長發育快,8~12周齡時的體重達到1.5~2公斤。常見的有白洛克雞,科尼什雞等。
白洛克是美國普利茅斯洛克雞的一個變種,是目前國內外生產肉用仔雞的主要品種。體羽為白色,體型橢圓,個體很大,軀體各部發育勻稱。具有生長快、產蛋多、易肥育和商品性高等特點。單冠,喙、腳及皮膚均為黃色。成年雞體重:公雞4.5~5公斤;母雞3.5~4公斤。母雞9~8月齡開始產蛋,年產蛋130~150個。蛋重54~55克,蛋殼棕色,有伏巢性。
3.蛋肉兼用型:性能介於蛋用型和肉用型之間,產蛋較多,年產量約150~180個,肉質好,產蛋能力下降後的肉用價值較大。性情溫順,體質健壯,仍有伏巢性。我國常見的有新狼山雞、紅育雞。
新狼山雞:原產江蘇南通地區如東、南通兩縣一帶。體型較大,背短、頸部高昂、尾羽上翹,呈馬鞍形。羽毛緊密,多為黑色,主翼有3~5根部分白色。喙、腳均為黑色,皮膚灰白色。適應性廣,覓食力強。胸肌發達,屠宰率較高,肉質鮮美。成年雞體重:公雞3.5~4公斤,母雞2.5~3公斤。6~8個月齡開始產蛋,年產量140~150個。蛋重55~65克,蛋殼紅褐色,有就巢性。
紅育雞:原產英國。單冠,喙棕黃色,皮膚為白色。體型豐滿勻稱,腳略矮,羽毛為棕紅色或棗紅色。頸羽有黑色的縱斑,部分主冀羽、覆蓋羽毛及尾羽呈黑色,並有褐色邊緣。成年雞體重:公雞3~3.5公斤,母雞2.25~2.75公斤。5.5~6個月齡開始產蛋,年產量180~220個,蛋重55~65克,殼色棕黃。
怎樣識別瘟雞
1.提:倒提雞腿,如果雞嘴流粘液,則是瘟雞,不流的是健康雞。
2.看:提著雞翅膀,翻開雞屁股,如果是深紅色和紫色,肛門鬆弛是瘟雞,顏色跟人手色一樣是健康雞。
3.摸:即摸雞的體溫,先摸大腿根,從上往下摸,冷熱手中分,上熱下冷,雞冠燙手的定是瘟雞。
4.拍:拍雞背發出“咯咯”“吱吱”輕聲啼叫定是瘟雞。
怎樣識別雛雞的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