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產
哈達是藏文的音譯,它是一種絲巾,是中國藏族人民和部分蒙古族人民在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巾。
藏袍是西藏人民最喜歡穿的服裝,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征。西藏人穿藏袍,常穿一隻袖子,另一隻袖子從後麵拉到前麵。這種習俗與當地的高原氣候有密切的關係。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來形容多變的天氣。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熱。牧民外出要穿著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熱得受不了,於是隻得穿一隻袖子,甚至兩隻袖子都不穿,圍係在腰間。
藏刀是藏族人喜歡在腰間佩掛的寶刀。有的長刀長達1米,有的小刀隻有數厘米。其刀鞘,有木質、銅質的,也有鐵質或銀皮鑲包的。刀鞘上常刻有龍、鳳、虎、獅和花卉等圖案。有的圖案上還點綴著寶石、瑪瑙等貴重物品。
金花帽又叫金寶頂帽,用氈坯、金絲緞、銀絲緞、皮毛、氆氌製成。帽子上麵用金絲緞、帶和銀絲緞做裝飾。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是藏族男女老幼喜愛戴的民族帽,不過男女戴的形式不同,樣式和戴法也有所區別。
藏毯,藏語叫“年參”,主要用犛牛絨、犛牛毛絨和綿羊毛線等製作而成。藏毯質地優良,平整柔軟,密度緊,經久耐用,保暖性強,攜帶方便,既可當褥子,又可當被子。
唐卡是用彩緞裝裱而成的卷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曆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西藏唐卡,以畫人物佛像為主,也繪走獸花鳥、奇石山景,以及宮殿樓閣。畫法多用細筆填彩暈染的方法,即先勾勒精細的線條輪廓,再用各色豔麗的對比色彩填充或暈染。有些背景如山水、雲彩、宮寶、樓閣等用類似金碧山水的畫法加以烘托。
圍裙藏語稱“邦典”,是藏族婦女喜愛的衣物之一,也是藏族婦女的標誌。
牛皮船是西藏地區常見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牛皮船是用堅韌木料當支骨,外蒙上由幾張牛皮縫製而成的皮子,故稱“牛皮船”。一隻小的牛皮船可運載3—5人,大的可乘10人左右。由一位船夫劃船兼掌舵即可。牛皮船優點不少,它堅韌,不怕河中礁石撞擊。皮船底大浮力大,不管河道深淺,均可左右穿行。皮船船體輕,船夫肩運方便。
“風馬旗”,在西藏旅行,人們常可見到一串串印有經咒圖像的紙片或布片串成的各種小旗,固定在繩上,有的掛在橋端的樹枝上,有的懸在屋簷間,還有的揮撒在山頂上,讓這種旗隨風飄揚。這種吉祥旗叫“祈願幡”,因旗上有馬的圖像,俗稱“風馬旗”。
藏戲麵具由來已久。它在藏戲形成之前就已出現,這大概與原始宗教崇拜圖騰有關。《西藏王統記》曾記述雪城藏民為歌頌英雄鬆讚幹布的豐功偉績舉行過盛大的藏戲演出,並這樣描寫:“為使法王散心情,戴上麵具舞獅虎,執鼓跳舞眾藝人,各獻技藝顯奇術。”據說,這是關於藏戲麵具的最早記載。
狐皮帽藏族同胞戴狐皮帽由來已久。據傳,古代藏胞戴狐皮帽與今日的觀念截然不同。古代曾有過一條法律,誰在戰爭中臨陣脫逃而被抓獲者,令其戴上拖著尾巴的狐皮帽,讓他在大庭廣眾下亮相出醜,並接受同伴們的斥責。無疑,準戴上狐皮帽,將是一種恥辱。
陝西省
陝西省簡稱陝,位於黃河中遊,古時在陝原(今河南陝縣)以西,故周初即稱陝西。陝西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曆時長達1100多年。
陝西曆史文化名城有西安、鹹陽、延安、榆林、韓城、漢中等。西安及周邊地區是中國有名的文物古跡薈萃之地。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7處,省級保護單位370多處。其中秦始皇陵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國際上有極高的聲譽。
西安市
西安古稱長安,是陝西省省會,市區人口202萬。西安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已有3100多年的曆史,為中國七大古都之首,與古羅馬、雅典、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以來,西安是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西安旅遊資源豐富,全市現有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8處,古遺址、古陵墓4000多處,出土文物12萬件。其中許多是國內僅有、世界罕見的稀世珍寶。特別是1974年在西安東郊發掘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和銅車馬、轟動中外,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華清池
位於臨潼縣驪山西北麓,自古以來已是著名的溫泉浴池。唐太宗貞觀十八年(664年)已在此建湯泉宮;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加以擴建並改名“華清宮”為楊貴妃沐浴處。華清池一名就是由此而來。1990年,當地政府在此建成華清宮禦湯遺址博物館,由禦湯、貴妃湯、星辰湯、尚食湯及太子湯組成,建築麵積1,800平方米,基本恢複了盛唐時之麵貌。
門票:35元
地方交通:可在火車站,南門汽車站及解放飯店,人民大廈等處乘公共汽車前往,車程約1小時。兵馬俑博物館外也有車直達、更為方便。
半坡遺址
位於西安市東郊半坡村北,是黃河流域一個典型的原始社會母係氏族公社遺址,距今6000多年。遺址現存麵積約50000平方米,分為居住區、製陶區及墓葬區三個主要部分,出土生產工具及生活用具達萬件以上。當地政府於1958年在原遺址上建半坡博物館。
門票:25元
秦皇陵
位於臨潼縣城東五公裏,距西安市約三十五公裏之處,南倚驪山,北臨渭河,是統一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年)的陵墓。陵墓修建曆時37年,陵塚高76米,周長2000米;經勘測,陵園有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25米,外城周長6,264米,麵積廣達兩平方公裏。因未正式發掘,現仍以一個覆鬥形的小丘“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