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第一座橫跨長江的大橋。1955年動土,1957年建成。以漢陽龜山和武昌蛇山為南北兩端橋頭。正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橋;上層為公路橋,車行道寬18米,兩則行人道各寬2.25米。下層是雙線鐵路橋。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兩端橋頭堡高35米,備有電梯上下。
武昌起義紀念館
位於蛇山南麓緊靠閱馬場的紅樓,是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結束了清朝的統治,現這裏已成為武昌起義紀念館。
武昌起義紀念館為紅磚築成,也稱“紅樓”,紅樓結構奇特精巧,正中矗立圭形塔樓,上層頂端有西歐古典風格的教堂式望樓,兩翼配以兩層樓房,四周環以紅色矮牆,院內遍植蒼鬆翠柏。院門外有孫中山銅像麵南而立,儀表莊嚴安祥;門前紅色大理石匾額,乃宋慶齡題寫。紀念館內大量收藏著革命文物,內容豐富。
門票:4元
地方交通:到武昌閱馬場即可,大多數交通車要經過此地。
河南省
河南省位於黃河中下遊,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之南,故稱河南。全省麵積16.7萬平方公裏,人口9027萬,有漢、回、蒙古、滿民等民族。省會鄭州。河南地勢西高東低。山區、平原各占一半。有700多公裏長的黃河在本省境內。孟津以下因黃河泥沙沉積使河床高也附近地麵,故有“懸河”之稱。
河南省文古跡眾多,發展文化旅遊很有優勢。迄今發現各種有價值的古文物點2.8萬多處,出土珍貴文物130多萬件,成為中國文化精華的薈萃之地。在河南的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有:鄭州、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浚縣等。其中安陽、洛陽、開封為中國七大古都之列。河南不愧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中原文化的發祥地。
洛陽市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遊南岸,洛水之北,故稱洛陽,現市區人口80萬,是中國著名曆史文化名城。考古學家近年確定洛陽為13朝建都之地,曆時1529年,經曆96個帝王。名勝古跡有龍門石窟、白馬寺、關帝廟、漢魏洛陽古城、古墓博物館、關林白居易墓、少林寺等地。洛陽牡丹全國聞名,牡丹花會已成為著名旅遊節日。
龍門石窟
位於洛陽市南麵12公裏的伊河西岸,始建於公元494年,曆代連續營造達400多年之久,全長1,000多米,是我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現在佛洞1,352個,佛龕750個,佛塔40多座,造像約10萬尊,其中最大的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2厘米。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龕是奉先寺,東西長41米,南北寬36米,是唐代雕塑藝術的代表作。
景點自助
白居易墓(白園)
在伊河大橋南麵的香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隱居之地,這位《長恨歌》的作者死後埋葬於此。墓前有“唐少傳白公之墓”碑,可遊覽完龍門石窟後順道一遊。
開放時問:8:00—17:00
門票:3元香山3元
關林
位於洛陽市南七公裏,相傳三國的蜀將關羽首級埋葬於此。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被孫權所殺,孫權怕劉備報複,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企圖嫁禍於曹,曹操以沉香木刻軀連接關羽首級,葬於洛陽,今存建築為明、清時所修,主要有戲樓、大殿、二殿、鍾鼓樓等。大殿、二殿內均塑有關羽坐像,兩旁侍立關平、周倉。殿內壁畫均為關羽生平故事。林內深處為關羽塚,高20米,圍以八角紅牆。塚前有碑亭,林內植有千多株古柏。
開放時間:8:00—17:00
門票:10元
地方交通:乘53、60路公共汽車可達。
白馬寺
位於洛陽市東麵12.5公裏,此寺始建於公元68年,為佛刹傳人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尊稱為“祖庭”,有“中國第一古刹”之稱。相傳當年天竺攝摩騰和竺法蘭二高僧以白馬馱經書來洛,故名。寺內現存天王殿、大雄殿、大佛殿、觀音閣、接引殿、毗盧閣等建築;山門外一對白馬分立左右;大佛殿內的大鐵鍾,重1,250公斤,每逢月夜,鍾聲可遠傳數十裏。
開放時間:7:30—18:00
門票:10元
地方交通:在西關乘56路公共汽車可達,車程約1小時。
重要信息
休閑娛樂
華海娛樂城3912607
九鼎保齡球娛樂有限公司3995907
東方娛樂城/景華路4919734
牡丹城(百樂門歌舞廳)酒吧/牡丹廣場旁
風味小吃
糖醋鯉魚焙麵油酥鍋盔燙麵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