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旅遊手冊(6)(3 / 3)

綱師園

位於葑門十全街,此園原為南宋史正誌萬卷堂故址,清乾隆時重建,史氏自比漁人,故稱綱師園。它雖是蘇州較小的園林,占地約半公頃,但布局緊湊,園中有園,景外有景,為蘇州諸園所少見。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明軒”即仿此園的“殿春簃”而建。

獅子林

位於市區園林路口,原為書禪寺一部分,是元代園林的代表作。園以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假山為主,很多石峰像獅子形態而得名。園內假山,峰巒起伏,氣勢磅薄,入洞則幽深曲折,處處空靈;遊人穿行其問如入迷宮,相傳乾隆皇帝到此觀景後,深感有趣,揮筆寫下了“真有趣”三字。“真趣”二字作為匾額,懸於真趣亭內。

開放時間:7:30~17:30

門票:30元(旺季)

地方交通:乘2、3路公共汽車可達。

雙塔

位於定麓寺巷,此塔是宋雍熙年間(984—987年)蘇州王文罕兄弟所建;一個叫舍利塔,一個叫功德舍利塔。兩塔相距10多米,內磚外木,七級八麵,高約30米。

門票:10元

地方交通:乘1、3路公共汽車可達。

自助指點:

一日遊

A線:拙政園→獅子林→留園→西園→虎丘→寒山寺→鐵嶺關→盤門B線:虎丘→西園→寒山寺→鐵嶺關→北寺塔→拙政園→網師園→蘇州絲綢博物館二日遊A線:D1同一日遊A線或B線;D2同一日遊E線

B線:D1同一日遊A線或B線;D2同一日遊Ⅰ線

景點自助

拙政園

位於市區東北街,與獅子林毗鄰,可由此步行前往。此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的留園齊名,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麵積約4公頃,以水景著稱(水麵占全園的五分之三),主要建築均瀕水而立,樸素明朗,自然雅致、風格獨具、稱為“園中精華”。

北寺塔

位於人民路北端,北寺是蘇州最古老的佛寺,有1,700多年的曆史;寺內最早的塔建於梁代(907—923年),後毀。南宋紹興23年重建,塔八麵九層高76米,規模雄偉,人稱江南第一名塔;塔內有木梯可拾級而登,鳥瞰蘇州城新貌。寺內的牌樓、門廳及楠木觀音殿為明代遺物。

安徽省

安徽的旅遊業近年來發展迅速。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均是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安徽的壽縣、亳州市、歙縣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此外,還有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齊雲山。其他名勝古跡還有琅玡山、小孤山、采石磯、巢湖、太平湖等。

九華山風景區

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即: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

九華山最早稱陵陽山。山上有99座山峰,其中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等九座主峰秀麗多姿,遠遠望去似並肩站立的九個兄弟,因而又叫九子山。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青陽旅居時,寫了一首詩,詩中稱九子山為“九華山”。此後,“九華山”一直沿用至今。當年李白詩是這樣描寫九華山的: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繡出九芙蓉。

相傳東晉隆安五年,天竺名僧杯渡來山創建茅庵。唐開元末,新羅國今朝鮮王族近親金氏,法名喬覺,不遠萬裏到九華山修道,九十九歲圓寂後葬於九華山。眾徒稱他為金地藏,認為他是地藏王轉世,肉身不壞。從此,九華山就辟為地藏道場,千年香火延綿。現存古廟78座,佛像6000餘尊,珍貴曆史文物2000多件,僧尼500人。

九華山又是風景勝地。這裏群峰峭拔,巍峨秀麗;怪石玲瓏,茂林修竹;飛瀑流泉,相映成趣。自古以來,曆代文人名士都在九華山留下了足跡和詩文字畫。九華山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光是植物就有1000種以上,有宜昌楠、豺皮樟、杉木、黃山鬆和毛竹,還有人參、黃連、天麻、丹皮等名貴藥材。

虎跑泉

虎跑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稱,泉水清澈甘洌,在此茶亭小休,品嚐“龍井葉虎跑水”泡出來的龍井茶特別清涼爽口。

開放時間:6:00~18:30

門票:10元

地方交通:乘308、504路公共汽車可達。

桐君山

桐君山位於富春江畔的桐廬縣,距杭州九十六公裏,一峰突屹,下瞰兩江(富春江及分水江)古有“小金山”、“峨眉一角”之稱。古樹參天,林密竹茂之中,有一座“桐君祠”,祠內塑有我國古藥物學家桐君老人像;臨江的“江天極目”閣內,展出了著名畫家葉淺予的一幅長31米的巨卷《富春山居新圖》;山上還有曆史文物陳列室,山麓有“富春畫苑”。

嚴子陵釣台

位於桐廬縣城西二十九裏的富春江畔,相傳東漢高士嚴光(子陵)曾在此隱居垂釣。釣台有東西兩座,臨江背山,各高數丈;西台為南宋愛國誌士謝翱慟哭文天祥處。山麓有“嚴先生祠”、“客星亭”、“天下第十九泉亭”、“清風軒”等仿古建築,還有長達53米的碑廊,陳列著曆代著名文人的碑文。

瑤林洞

位於桐廬縣城西北二十公裏猴嶺山麓。洞深九百多米,麵積約2.7萬多平方米。已開發出四座大廳,每座高二十至三十米,大廳與大廳之間有通道相連。洞內鍾乳累累,石筍遍地,有清泉,有飛瀑,景色奇幻多彩,有“瑤林仙境”之稱。

化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