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年7月17日下午,被捕後的法國海盜拉布斯拖著沉重的鎖鏈被帶到斷頭台上,望著眼前被海風吹得蕩來蕩去的絞索,在臨別這個世界之前他好像有話要說。當劊子手們往他脖子上套上絞索的最後時刻,拉布斯突然向蜂擁圍觀的人群“嘩啦”一下扔出一卷羊皮紙,並大聲喊道:“有誰弄懂我的羊皮紙,誰就去找我的財寶吧!”

從那時到現在的幾百年裏,這個小島就一直被“海盜寶藏”的迷霧所籠罩。拉布斯的羊皮紙也成了世界各地尋寶者們最為矚目的焦點,成了他們前仆後繼永不放棄的眩目天堂。

那麼,拉布斯(真名叫奧利佛·勒瓦瑟爾,拉布斯是綽號,意為“隼鷹”)究竟是何等人物?為什麼這卷斷頭台上扔出的羊皮紙至今還如至寶般珍藏在法國圖書館?為什麼他所遺留下來的神秘圖表被後人破譯成無數種解釋?為什麼他的藏寶圖能讓一些人付出畢生的精力和時間來窮追不合,能讓尋寶者幾百年來如癡如醉?拉布斯到底掠奪了多少寶藏?他的寶藏又埋藏在哪裏呢?

神秘莫測的“錢坑”寶藏

在1795年10月,三位少年登上一座距離加拿大海岸不遠的橡樹島旅遊。他們發現朝海一麵的大片紅橡樹林中突然出現一塊空曠地,地中間獨立著一顆古橡樹,樹枝上似乎掛過一個古船的吊滑車,正下方有一個淺坑。根據跡象判斷,這裏可能埋有海盜的寶藏。原來,橡樹島在17世紀時是海盜出沒之地。有一個著名海盜叫成廉·基特。1701年,他在倫敦被處決,臨死前提出一個交換條件:若能免他一死,他願說出藏寶之處。但是他的條件卻遭到了拒絕,連同那個寶藏的秘密一道被送進了陰間。那麼,基特的寶藏是否就埋在此地?三位少年開始挖掘,發現那坑像個枯井,每隔3米就碰到一塊橡木板,最終毫無結果。1803年,又有一群人繼續挖掘,當挖到27米深時,發現了一塊刻有神秘符號的石板,經專家破譯,意思是:在此下麵12米的地方埋藏了2000萬英鎊。人們欣喜若狂,他們一邊抽水一邊挖掘,當一天晚上用標杆探底時,在30米深處觸及到了類似箱子的硬物。當即大夥兒談起了寶藏分配的問題。可是第二天,人們驚訝地發現,坑內積水已達18米深,於是希望成為了泡影。

奇怪的發現

1850年,人們又有個奇怪的發現。退潮時,“錢坑”東麵152米處海灘上不斷冒出水,猶如吸滿水的海綿受到擠壓一樣,同時又發現了一套精巧複雜的通向“錢坑”的引水係統。它們使“錢坑”變成一個蓄水坑。於是人們做出一個推斷:海盜將“錢坑”挖得很深,然後從深處倒過來挖出斜向地麵的側井。寶藏可能埋在離“錢坑”幾百米遠的斜井的盡頭,實際上離地麵不過9米深,這使海盜們可以迷惑掘寶者而自己卻能輕易挖出寶藏。

大規模的挖掘

1897年,人們又在47米深處挖出一件羊皮紙卷,上用鵝毛筆寫著兩封信,有的人還挖出了鐵板,這些發現更使人相信:海盜們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20世紀時,人們估計價值1000萬美元,在60年代便傳說有1億多美元了。在“錢坑”挖掘時,曾有一個傳說:必須死掉7個人才能揭開其秘密。到目前,已有6人在企圖到達坑底的途中喪生。看來,真正秘密的揭開已為期不遠了。現在,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聯合公司正在對“錢坑”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發掘,在島中心投資1000萬美元鑽了一口巨井,深達20層樓,並在其他地方鑽了200個洞,有的達50米深,已接近岩層;鑽頭從地下帶出了金屬製品、瓷器、水泥等物。“錢坑”之謎的揭曉為期不遠了,它可能猶如埃及的圖坦卡蒙陵墓一般舉世震驚,但它也可能是一個耗費巨資掘出的空洞。

不能失去的故鄉

有時,我們遺失的不僅僅是寶藏。

華新民的新書終於出版了,書名叫《為了不能失去的故鄉》,彙集了她十年來保護北京胡同的心血。新書的腰封上引用了陳凱歌的一句話:“我現在不上大街,因為我的北京已經消失了”。

一說到北京,華新民就很動情:“北京本來是一座偉大的城市。”但一座城市的力量不在高樓大廈,不在有寬馬路,而是在有文化的力量。

“北京胡同的文化價值很高,拆了北京的胡同,等於是把一座高等的城市變成一個低等的城市,等於是把一座一流的城市降到三流,不對,是降到六流。”

不久,東安福胡同,這條承載著曆史和文化的小巷將被從地圖上抹去,未來將會變成寬闊的馬路,洶湧的車流將從胡同原址上碾過,歲歲年年,車來車往。

然而,東安福胡同在哪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