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然界中的植物卻相反,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通常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可以吸收1噸二氧化碳,放出0.73噸氧氣。如果一個人每天需要呼吸0.75公斤氧,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隻要10平方米的樹林,就可以全部吸收掉一個人一晝夜呼吸的二氧化碳,並供給所需要的氧。森林吸收汙染大氣的二氧化碳,放出人和動物需要的氧,維持生態平衡。④減輕噪音。噪聲在最近十幾年來被公認為主要環境汙染之一,是令人致死的慢性中毒。綠色植物的枝葉和樹幹都能不定向反射或吸收聲波而起到減低噪音的作用。
森林太少造成哪些問題
①風吼沙移。沒有森林的阻擋,風可以漫無天際地刮,沙也可以隨風遷移。十九世紀初,美國東部、西部原始森林被砍光,使中部大草原失去了天然屏障的庇護,1934年發生了一次聞名世界的“黑風暴”,連續刮了三天三夜,越過2/3的大陸,刮走了3億噸地表沃土,使當年糧食減收100多億斤。我們國家也有這種情況,1981年內蒙古赤峰地區刮了一場幾十年來罕見的特大風暴,有一個公社因農業防護林帶,風暴過後,已經播種的6萬畝地,竟有4萬畝連地表土和種子一起被風刮走,群眾驚呼他們的地“丟”了。②水上流失。森林一旦遭到破壞,水土就會像脫韁的野馬,大量流失。1981年四川遇到暴雨,大水成災,席卷幾十個縣,成千上萬的人遭到水災,國家損失了若幹億元。造成這次災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森林遭到了破壞。①鳥獸遷徙。森林無計劃地大量采伐,加以亂捕濫獵,破壞了動物的自然生活環境,不少珍奇動物和經濟動物的數量急劇下降,如我國的野馬、高鼻羚羊、白臀葉猴、黃腹角雉等10多種大型鳥獸幾乎已經絕跡,大熊貓、野象、野駱駝、野生梅花鹿、海南坡鹿、揚子鱷等20多種珍稀動物也瀕臨滅絕的危險之中。④災害頻繁。近幾年來,很多地方出現大量嚴重破壞森林的現象。廣西有一個生產隊的農田,由於附近的闊葉樹被砍去,經常棲息在這些樹木洞穴中的10多隻貓頭鷹無處安身,導致鼠害嚴重,稻穀減產。由於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不當,全世界每年約有6萬平方公裏的幹旱地帶走向荒漠,照此速度發展下去,20年內全世界大約1/3的耕地將會消失掉。
怎樣科學種樹
①因地選樹。根據環境條件和樹種習性選擇樹,如,地勢較高可栽榆樹,地勢較低可栽柳樹,沙性土壤栽白楊,中等地勢栽棠槭,瘠山植鬆,肥山插杉,丘陵植茶,平川種槐。另外,樹種的選擇還取決於植樹目的:
護田林宜選高幹、窄冠、深根、抗風、少蟲的樹種,水土保持林要枝繁、葉茂、根條發達、耐旱喜濕、壽命長的樹種,環境保護林要樹姿優美、花多花香、吸塵防煙、抗毒性強的樹種,薪炭林要速生、優質、豐產、易燃、火力旺、萌芽強的樹種。
②適時植樹。早春樹木冬眠未醒,樹液還沒有流動,蒸發量小,代謝作用緩慢,有利於斷裂根條愈合再生,植樹成活率高。雨後空氣、土壤濕度比較大,栽植後可以很快吸收水分成活。土壤沒有結凍以前植樹,新栽的樹在嚴冬到來之前可以紮根,第二年開春就能很快發芽生長,比春天植的樹生長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也強。常綠針葉樹一般多在初冬土壤開始上凍時進行移栽,這時樹木剛開始休眠,水分和養分消耗很少,起苗造林容易成活。③精選壯苗。樹種要選充分成熟、沒有病蟲害、顆粒飽滿、色澤新鮮、發芽力強、遺傳性好的種子。插穗要選生長快、產量高、抗病蟲害能力強、芽壯條勻的枝條。樹苗要選樹幹通直、粗細合適、冠形良好、無病蟲害、枝條分布均勻的幼株。挖苗時要根據樹種、土質和苗木的大小來確定根幅和深度,一般喬木根幅是胸莖的十多倍,深度是胸莖的10倍左右,主根發達的樹種要適當加深。用鋒利的鐵鍬,垂直下挖,挖到預定深度時再向裏兜底切斷主根,切忌生搬硬撼,劈裂主根,影響成活。
針葉樹苗要帶護心土,樹根避免風吹日曬。挖好的樹苗要及時裝運栽植。④合理栽植,土地要平整,丘陵、沙地、鹽堿地和小塊地要全麵平整,疏鬆土壤,消滅雜草,根據規劃要求合理密植,定點挖坑。坑的大小要比樹苗根幅每邊寬出10厘米左右,坑深要比苗木原來的栽植深度深10厘米。坑要挖的中心正、坑底平、四壁正、上下一樣大,表土和心土分開放。坑內放15~20厘米厚的好土,把樹根放在上麵,覆土時樹苗要端直,先把較肥的表土撒到坑內,輕輕提一提樹苗,使根條展開。土填至坑深的1/3時踩實,然後再分2~3次填土,依次踩實,便土與根緊密結合。針葉樹帶水全部滲完後進行樹木撥正和封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