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1 / 3)

貞觀年間:

夜,天空清明,繁星起伏,忽然一顆流星滑落。

位於地球第一神山昆侖之巔,一位慈祥的老者,身穿八卦衣,手握浮塵仰望星空,雙眼沒有一絲渾濁,而是漆黑深不見底,這一雙眼睛本不該出現在這樣一位老者身上;靜靜看去仿佛不食人間煙火。

此時他臉上盡是無奈,喃喃道:“天意如此,孤星已失,大道將廢,天地又將重歸混沌。”

良久,他手中掐指一算,頓時露出一絲驚喜:“星主欲出,大道將會有一線生機,隻是這一線生機在哪?”

他露出一臉堅毅,無奈的說道:“也罷,我日我就算身死道消也得為天下蒼山尋得那一線生機,今日我便以八方問天陣找出這一線生機。”說著盤膝而做,仿佛他整個人都已失去了生機,像萬古馨石一般。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他已經布好的道門法陣,大致三柱香後,一聲爆炸聲仿佛驚醒了整個天空,但是對於大地來說或許微不足道。

此時昆侖之巔:這位道長身體被震開十幾丈開外才重重的跌倒在地上,口吐鮮血,衣服也破爛不堪,而頭上的白發更多,仿佛再次蒼老了二十歲,可他完全沒注意他身上的變化,神情激動,不停喃語道:“怎麼可能?怎麼可能連八方問天陣都算不出來?這一線生機到底在哪?”

忽然,他又掙紮著站起來,忽然向天一跪,對無盡的蒼天訴說道:“蒼天在上,弟子無塵自知此舉有違天意,但願上天垂憐,憐天下蒼生之苦,請指引弟子明路,讓弟子找到這一線生機,就算弟子粉身碎骨也感恩上天慈悲!”說完頭重重的磕在地上。

不知何處,一群仙風道骨,威武不凡的將軍相站兩側,而上座者一身帝王袍,威嚴高貴,兩旁列著四大天師,讓人不敢直視。此時坐於大殿之上之人開口道:“今日將眾仙家聚集在此,隻因三界大劫將至,此次大劫非同小可,我等天界雖不在此列,可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等怎能無動於衷?今日且問眾仙家此天命爾,吾昊天有禮了。”說著對眾人打一稽首。

眾人、不對,眾仙忙打稽首道:“不敢!”

天!這裏是九重天?而這座宮殿不就是紫霄宮?那上座者不就是玉皇大帝了?

隻是傳說“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不是一個自以為是,不明事理,唯我獨尊的天界之主嗎?難道傳說有誤?還是本就不是同一人?不然怎會有如此?

看似此玉皇大帝也是天界之主,難道真是傳說中的玉皇大帝?天界好似並無大小高低之分,有的或許隻是對道的認知。

又或許隻是俗人將天界至尊比作人間帝王的自我;且看玉帝: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又超過億萬劫終證得玉帝之尊,一劫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如此大智慧,大毅力之仙有豈是凡人能窺得端弊?

而眾位仙家,無一不是大功德大智慧得道?凡人豈可評之?

而此次大劫真如此嚴重?竟然叫眾天仙人前來?

玉帝又開口道:“此天地乃‘玉清子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元始天尊以盤古巨身開辟而來,我等雖有參透萬物之能,卻對天意無能為力,隻能求此劫尚存的一線生機,能否度過此劫全憑天意?”

天意要降大劫,而度過與否卻要看天意?世上豈有這樣的道理?但是此言出自玉皇大帝之口,當然是無上真言。

“大帝,吾認為此既是天地大劫,便有解之法,大帝能知過去未來,何不令應劫之人上天界授予法力,成其神位,再讓其下界解此危難?”一老仙者上前說道,老仙者白眉垂耳,長胡及腰,這人便是太白金星。

“金星有所不知,此人早在三千劫前便可早證得太乙一氣金仙,隻是他知今時大劫,為求一線生機甘願以身留於凡塵。”玉帝言道。

“既是如此為何不讓此人得他證之果位,而讓此人求得一線生機。”太白金星。

“不可,大劫將至,若讓他入仙界,他便不是人間之人;如此一來那麼唯一的生機也失去了,隻讓此人證得果位不冊封有違天和,大劫來時,眾神歸位,能證得果位之人便直接進入天界,由上天受封,吾也不可逆天而行,否則大禍將至。”玉帝感慨道。

天道無常,是不是連玉皇大帝都沒有辦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