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員的生活是枯燥的,長期的航行使得不少海員產生了厭倦。
那麼,航空母艦上的戰士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下麵就讓我們以“裏根”號為例,來看看住在“海上霸王”航母上的軍人的生活。
第一節用餐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航母在海外部署時,經常在海上連續航行數月,如果遇有作戰行動,每個作戰單位都會高度緊張。
因此,艦員們都非常渴望擁有一個休息時間,在高度緊張的工作之餘,能夠放慢節奏、放鬆身心。
毫無疑問,用餐也是一種較好的休息。
航空母艦上的人員動輒幾千人,有的上萬人,給養無疑是個大問題。海上生活要吃到蔬菜是很困難的。如今,有的航空母艦專門設計了可加工處理新鮮蔬菜的儲藏室,每天可以將半噸的馬鈴薯去皮。別看這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在航空母艦上要想達到這個要求可並不是那麼簡單,必須做到食品箱拆封處每小時可打開500隻箱子,同時在那裏要有一台為非塑料包裝紙袋而準備的垃圾壓縮機。經過處理後這些包裝紙袋須迅速被送到垃圾處理室,保證中間環節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和空間的侵占。目前,艦上最大的儲藏室能夠放置3000個單位重量為3千克的箱子以及4000個單位重量為5千克的箱子,用於貯藏貨物。平時,航母上的啤酒庫存量為30升裝的100桶、15升裝的1000箱。
航母的膳食供應體係主要分為兩個廚房,分別為士兵、士官和軍官提供膳食。還有一個附屬的廚房是負責給海軍將軍及其參謀部人員和賓客提供膳食的。這些廚房必須保證每天提供給高級軍官、下級軍官、高級士官、低級士官及士兵不同標準的三餐供給。
航母上有一個食品專送路線,當食品送達艦上以後,被暫時儲存在冷藏室裏,然後在低溫區進行加工處理。有專人將肉與蔬菜分類,生食與熟食分開,最後進行烹煮,並將這些做好的熱菜送到不同餐廳前暫時放置在恒溫箱裏,等待就餐人員。
廚房工作人員包括廚師、麵包師和糕點師。
他們分別具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高級技術員合格證書或者職業高中文憑,並且接受過專門的訓練,以適應艦上生活的特殊要求。廚師們分班工作,每天早上5點45分就開始為早餐忙碌,一直要忙到晚上8點。餐廳幾乎全天營業,因此很難計算餐點數目。但據官方統計,“裏根”號滿員時,每天要供應18000餘份餐點。他們實際上是艦上持續忙碌的特殊艦員。這裏的餐廳一天營業23小時,隻關閉1小時用來打掃衛生。
第二節洗碗
用餐時間一過,接下來就該洗碗了,而此時最忙碌的地方恐怕就要數洗碗間了。艦上的洗碗間被分在3個地方,分別是用過的餐具存放間、清洗間及幹淨餐具存放間。兩個相同的士兵洗碗間分別設置在靠近艦員咖啡廳的兩舷側邊,每個洗碗間都能夠保證數百人的碗碟及餐盤的清洗。軍官洗碗間的自動洗碗機每小時能夠清洗150層格子的餐具,以保證每餐成千上萬人的餐具清洗。
第三節洗衣
船上的多數人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時。“裏根”號如果載滿6000人,自然會有大量被汗水濕透的製服,再加上28000張床單、14000個枕頭套,每天就會有堆積如山的待洗衣物。而這裏的機器一天大約可以清洗近5噸的衣物。隻有高層軍官的衣服才能送去熨燙。洗衣房有時會很熱,值班人員還要忍受大堆髒的臭味襪子。
但洗衣部門周日放假,也就是說,他們一周隻工作6天,這在艦上應該算是很輕鬆的差事了。
第四節日常生活
作為船員的第二家鄉,“裏根”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裏根”號航空母艦就像一座城市,它能住下6000多人,且設計建造時就做好了服役50年的準備。
“裏根”號甚至有自己的郵政編碼。
船上儲備的食物和供給可以維持3個月的生活。另外,船上有3萬盞燈,1400部電話。走廊裏鋪設有加在一起足有2100千米長的纜線。
航空母艦在設計時考慮到人員生活的現實需要,設計得盡量使船員感到舒適。“裏根”號上有理發店。有3座小教堂,周末可供船員去做禮拜。若是需要生活用品,艦上有兩家便利商店。要想釋放熱量或鍛煉身體,艦上有健身房。如果偏愛傳遞速度極慢的傳統信件通信,艦上還設有郵局。要是沒有郵票了,別忘了帶上海軍儲值卡,因為船上是嚴禁使用現金的。船員在出海前,必須先購買一張類似自動提款卡的儲值卡。
艦上還配備了多個自動售貨機,可以隨時獲得啤酒、果汁以及礦泉水等食物和飲料。該係統是由一家地方公司負責經營管理,公司就設在基地,當航母停靠母港時補充貨物,或是由補給艦船供應。
當然,在“裏根”號上也能看到休假的船員,熱熱鬧鬧地忙著日常該做的事情。畢竟,要讓這麼多人步調一致,照常過日子,那可是一項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