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D市,安平不戀愛,或者說,沒有正經的談過戀愛,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工作五年後,終於在公司立穩腳步。在朋友、確切地說是何風的張羅下,開始相親。
都不記得見過幾個相親對象之後,吳玉,在何風跟忠姐的引見下,出現在安平的麵前。
吳玉在安平的眼中,是一個有些內向、保守、敏感浪漫的、有些文藝小青年特質的形象。
但在日後的相處裏,他越來越多感受到的,是吳玉加在她自身上的各項原則,天黑前要回家,聚會時不喝酒,十點後不接電話睡覺.....
結婚前隻能接受親吻跟擁抱......
當他認為吳玉這是思想傳統守舊時,吳玉卻告訴他,那不是守舊,那是她少女時代最浪漫的一個夢,她要真正的洞房花燭,人生三大喜,她隻能給自己這麼一個,她不想破壞。
可是,可是吳玉那浪漫的堅持,在安平眼裏,也隻是對婚姻的珍視,麵對這樣的吳玉,安平是尊敬多過喜歡,但都不是愛。
洞房花燭,吳玉帶給安平的,有驚沒有喜,床上的一片落紅映入安平的眼裏,他看到更多的是責任。
安平皆盡所能地對吳玉好,把錢全部交給她,遇到爭執不計較,總是先向吳玉示好......但無論怎麼樣,他都再燃不起心中的被撲滅的那把火。
安平自從認識吳玉,便覺得吳玉適合做自己的妻子,兩人平穩地戀愛,水到渠成的結婚。
他可以給吳玉一切,但始終不能如吳玉所願的,接受一個孩子的到來。他還沒準備好當一個爸爸,他一直找不到當一個父親的喜悅。
他自己也真的以為,對這一點的堅持,就像他對吳玉說的那樣,他們的經濟基礎還不夠好。
兩人的婚姻,在沒有父母的幫助下,用去他全部的積蓄,八十幾平的房子,貸款還沒有還完,生活對安平來說,壓力巨大,他不想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再添上新的重擔。
但是,僅僅因為這個嗎?他自己也說不清。
也許人人的心底,對某些事情,告訴自己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的同時,還在隱隱的有所期待吧!
這一夜,安平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睡著的。
醒來時,吳玉已經不在身邊。餐桌上,電飯煲裏,是煮好的清粥,拌好的小菜,還有一盤被吳玉用模具刻成的心形火腿。
看著桌上的一切,安平在想,好像還從沒接過吳玉下班,今天是吳玉年前最後一天上班,自己可以在吳玉下班時,帶上年貨,接吳玉一起,回嶽丈家過年。
安平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在他大學剛剛畢業的第二年,一先一後因病離開了人世,同年,唯一大他七歲的姐姐,也跟姐夫定居到了國外。
安平的父母其實是他的養父母,這是安平在十五歲那年無意中知道的。
十五歲的安平有一日放學,剛走到家門口,便聽到姐姐跟父母在屋內大吵。
“弟弟、弟弟、弟弟!什麼都先可著弟弟,我才是你們親生的女兒知不知道?就為了扛幡抱養個孩子,還真當親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