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摸金校尉是華夏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當然摸金校尉也是古代軍官職稱,最早為三國曹操所設,通俗地說,就是國家盜墓辦公室主任。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也就應該能夠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稱的“漢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體味出他們“漢墓考古靠運氣”話語中的無奈。
“盜墓還有門派?”高英也興致勃勃參與討論。
“當然有了,華夏哪個組織沒有門派?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有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陳天星信口胡謅。
詹老四訕笑,不參與發言。
“他們有什麼區別?”高英追問道。
“摸金校尉通常是單獨行動,五人以上組團的很少,摸金有符,積極吸納現代社會的工具與武器,並能將它們與風水術法結合起來使用,但對傳統行規最為重視,極少有人違反。行事講究留有後路,做事不做絕。”
“搬山道人掘丘,隻為求財,雖通機關,但一貫以破壞為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為人身安全及銷贓渠道計,亦有自然形成而流傳下來的種種套路。”
“卸嶺力士介於綠林和掘丘兩種營生之間,有墓的時候挖墳掘墓,找不著墓的時候,首領便傳下甲牌,嘯聚山林劫取財物,向來人多勢眾,隻要能找到地方,縱有巨塚也敢發掘。卸嶺派這一派主要用鼻子聞,為了保持鼻子的靈敏程度,都忌煙酒辛辣之物。用鐵釺打入地下,拔出來之後拿鼻子聞,鐵釺從地下泥土中帶上來的各種氣味,還有憑打土時的手感,地下是空的,或者有木頭,磚石,這些手感肯定是不同的。”
“發丘將軍行動多同時邀集多人,做好詳細計劃,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應對措施。然後按部就班,依次進行。因此在掘丘過程中危險性最低。而麻煩多來自事後分贓保密等等程序,因此有所針對地產生了一係列規矩。他們跟國家考古隊區別不大”
陳天星一路上也絮絮叨叨,說的話就是詹老四都不明覺厲。
“你屬於哪個門派?”高英側過頭問陳天星。
“我又不是倒鬥的”陳天星不滿。
“倒鬥就是盜墓,那你怎麼知道這麼多?”高英繼續好奇。
“我瞎編的行不行?”陳天星嬉笑回答。
“我聽你就是胡編亂造,詹先生,他陳十七說的是不是有根據?”高英又問詹老四。
“行規是有行規,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盡量不破壞文物,因為殘次品是不值錢的,其他的規矩也有類似的,沒十七總結的這麼全麵”詹老四給陳天星兜底。
“好了,這行的從業者很少有圓滿結果的,老詹這回又吃了虧,以後就做好你的古董販子這一有前途的職業就好了”陳天星也笑道。
六人兩輛車,一路說笑,一點多從郢都出發,兩點多到了權縣,出虎牙關,過掇刀長阪,團林鋪,團林鋪,鴉鋪,五裏鋪,建陽驛,十裏鋪,四點鍾就到了四方鋪。
四方鋪原為古時秦楚古道權縣段的一個驛站鋪。驛站初期因街麵上僅四家鋪子,門麵相對,呈方形,故稱“四方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