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蹩腳陰陽先生(1 / 2)

梁莊王墓在山坡上,被人用編織塑料布給圍住,有不少工作人員和民警在忙碌,電力水泵還在抽水,斜麵墓道已經見底了,楚州大學的王教授和楚文化研究理事會的陳振宇已經在下麵清理了。

“好地方”陳天星見下麵泥巴糊糊的懶得下去,就四處看風景,一會就不禁讚道。

“大明龍脈之一啊,當然是好地方,隻是這個陰陽先生太蹩腳了,沒給墓地建排水係統,正應了九泉之下黃泉路口”顧教授就順口說道。

明代親王墓是高等級墓葬,通常建有排水係統,而梁莊王墓卻沒有排水係統,相反卻將墓室建在可以見到地下水之處,顧教授他們前幾天清理出墓道和墓券門時已看見從墓室中不斷湧出的地下水。很快就有30厘米深,很快積水便上漲到近3米深,考古隊調動抽水機連續抽了四天才大體抽幹地宮流出的積水。

“不見得,明初可流行不達黃泉不罷休的說法,就連劉伯溫都支持這種說法,我看這個陰陽先生是故意選在有地下水之處修墓的”陳天星卻又笑道。

“你的說法倒新鮮”顧教授撇嘴。

陳天星懶得理他,就繼續到山坡上去看水口。

梁莊王墓原築有內外塋園、園內地麵建築和地宮,曆經滄桑,現存隻有地宮、內外塋園的北半部基址,園內地麵建築蕩然無存,惟遍地散布的殘磚敗瓦表明它們曾經有過的輝煌。內外塋園長方形,南北向。現存外園東西寬250米,內園東西寬55米。內、外塋垣基址的解剖證明,外垣寬1.3米,是石皮土心牆(即以大小不等的自然石塊壘成內外兩堵牆,再用土充填其間),並培土作護坡;內垣寬1米,是磚皮石心牆(以磚砌內外兩堵牆,其間充填小石塊),也培土作護坡。墓葬(地宮)構築在內塋園裏的一座小山坡上,南北向,平麵呈“中”字形,屬崖洞磚室墓,設有封土堆,墓室南端有一條斜坡墓道。墓道豎穴式,其底南高北低斜坡狀,平長10.6、口最寬4.3米,北端底距地表深7米。修築墓室是從墓道北端的垂直壁麵向北鑿岩掘進,形成隧洞,再在洞內用磚砌成墓室,粘合料是石灰。

顧教授又拿出一張紙來介紹墓室分為前室和後室,橫前室,雙穹窿頂,前、後室各設一道雙扇門和一條甬道。墓室內空全長15.4、最寬7.88、高5.3米。墓道填土分五層:第一層是從墓外精選運來的土,未夯;第二和四層為石灰層,第三和五層則係原坑紅褚岩,均經夯實。鑿洞為室所掏出的土石,最後回填成封土堆,高約9米、底徑約50米。

這都是他們事先勘測好的,陳天星看看顧教授的手裏的紙張笑道“這是郢都縣誌上的圖吧?畫的挺詳細的啊?”

顧教授點頭,郢都縣誌上記載梁莊王墓處於龍山坡丘陵上,陵墓原築有內、外塋園,地宮設在內塋園裏。據史籍記載,梁莊王墓下有一對石雕龜鱉,石龜居右,石鱉居左,直徑約3米,其狀惟妙惟肖。墓前地麵建築計有“享殿五間、東西廂十有二間、神廚五間、碑亭二座、直宿房六間、宰牲房三間、欞星門三間、券門五間、紅牆周回一百三十丈、內宮住宅一所……”。由此看來,梁莊王墓的規模與比它晚近百年的嘉靖皇帝之父興獻王墓(顯陵)初期的規模也不遑多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