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五章 明星與藝術(1 / 2)

王靖雯唱了兩遍後換成合唱,男女二聲部的合唱,雄渾有力。

那種不甘、憤恨、期盼、思念、真心、即將回歸的喜悅、不安、甜蜜這些難以言表的情感瞬間噴薄而出,這一層層的推進,各種情緒中仿佛看到三百年來的華夏兒女苦難艱辛而最終站立起來的畫麵。

最後那個小女孩再次唱起: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要回來,我要回來,母親!”

童聲稚氣,就仿佛一個小女孩站在門外訴說著,可卻凝結著三百年的血淚,瞬間戳中一眾經曆過太多的場中人淚點。

電視裏攝像頭掃過都是淚眼漣漣,就是現今國家最高領導人也是摘下黑框眼鏡用布擦拭,不少位高權重的皓首老者,雄姿英發的中年頂梁柱,躊躇滿誌的青年無不麵色戚戚。

是啊,港都明天就要回歸了,澳都還遠嗎?

楚風館二樓西湖廳裏,從楚州府行轅刺史錢雲路,山南道采風部部長王學奇,楚州市知府楚煥東以降,到隔斷後麵的幕僚桌,三十多人都被這首歌給鎮住了。

楚州行轅女采風部長田菊雖然以鐵娘子自居,此刻也忍不住掏出手絹擦拭眼淚。

“好歌啊,好歌啊”就連霸氣十足的錢刺史也開始鼓掌,連連感歎。

“這歌好在哪裏?”陳天星卻笑眯眯的問道。

“你不懂,你還年輕,這首歌的歌詞是根據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改編的,1925年,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寫下組詩《七子之歌》,將華夏當時被列強掠去的澳門、港都、台島、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等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淩,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麵抒發了對母親的懷念和讚美,一方麵表達了對帝國主義的詛咒。此詩一問世就引起了海內外華人的強烈共鳴。由於這篇組詩不在聞一多的兩部著名詩集《紅燭》、《死水》之中,也沒有收入《聞一多全集》,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並不為人們所熟悉。這是誰將這首詩翻出來譜曲的啊?大才啊?”電視台的周揚台長給眾人做科普。

“這首歌的點睛之筆是那個女孩的童聲,太有感覺了,嗯,這個叫王靖雯的歌星也不錯,不過這不是港都回歸的晚會麼?怎麼唱起來澳都回歸的歌?”田菊部長就感到奇怪。

“港都和澳都一衣帶水,都有同樣命運,雖然是港都回歸晚會,自然要帶著一下啊?這是這台晚會導演必須考慮的;七子之中,港都明天就會回歸,澳都回歸要到九九年,就隻剩下台島了,等會還會有台島的歌?”王學奇部長就解釋道。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

頗有文藝之心的周揚台長居然哼唱起來,旋律居然差不離。

“別唱了,我怕又忍不住了”田菊部長趕緊止住周台長的哼唱。

“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這三句就是點睛之筆啊?這跨時代表達準確情感的話不要太多,三句就是傳世之作”就連楚州大學的李校長也來剖析。

“聞一多先生可是楚州大學的首任文學院院長,楚州大學這次不跟著節奏來一把?”陳天星就建議道,雖然話不終聽,但那個意思卻很準確,不是討論了半天宣傳楚州嗎?這首歌的詞作者可就是咱們楚州大學的,這不是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