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凶多吉少(1 / 2)

不日早朝,雍涼之亂果然被提上議程。

尚書令、隴西王司馬泰(司馬馗子,司馬懿侄)見無人獻策,遂起身稟道:“陛下,聖人雲‘禮之用,和為貴!’羌氐之亂始起於孫秀等人橫征暴斂,刑賞不公,再加之趙王失察,為小人蠱惑,所以才使得暴民紛起,聚集為患!故而依老臣看來,唯誅孫秀以泄民憤,再除賦稅以慰民心,方可安定雍涼!”

司馬泰陳辭間,那車騎將軍、趙王司馬倫早已是坐立不安,所謂打狗還得看主人,孫秀可是司馬倫的左膀右臂,不,應該是他的全部!

此話怎講呢?司馬倫作為司馬懿第九子,身份地位顯赫,而孫秀起先不過是一介伶人,靠著唱曲吹笙取悅他人而謀生!按理說二人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但偏偏他二人又能狼狽為奸,這其中的貓膩可多了去了!

言至與此,那不得不談的一點,便是當年司馬倫在一次出征中,不慎失足落馬,巧為畜蹄所害,下身患有隱疾,故不得房事多年!

其實司馬倫本性倒也不壞,然常年為疾所困,不能享房中之樂,難免會令人心性大變,久而久之便又好上了男風,遂以此來聊以慰藉!

司馬倫畢竟是皇室族老,如此齷齪之事,怎能讓他人知曉?可男風之好一起,又如何能收拾得住,於是作為伶人的孫秀便成了他最好的目標。一來伶人身份卑微低下,更容易屈附;二來孫秀便於控製,也好不讓其泄密!

而後不久他便借著聽曲的名義召來孫秀,後又一番長談,二人盡有了相見恨晚的感覺!

孫秀與司馬倫之間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一個是自幼為父母所棄,一個是向來不為父親待見;一個是身世浮沉,一個是萬般無奈,二人共有的憤怨、抑鬱以及委屈瞬間得到了釋放!

惺惺相惜又趣味相投,真是王八看綠豆,竟然對上了眼!

因此當司馬泰話音方落,司馬倫立刻起身厲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怎能將此罪責,盡數強加於俊忠!(孫秀,字俊忠)”

未待司馬泰再言,衛將軍郭彰忙附言道:“啟稟陛下,那齊賊稱帝乃蓄謀已久,非一二人之罪!況我堂堂大晉,自曹魏授權以來,先滅蜀漢,又亡孫吳,威加於四海。如今卻為胡虜所逼,以至自斷羽翼,豈不哀哉!”

話說司馬泰此人一向正直清明,一貫看不起司馬倫等人的惡行,本欲以此為由,先斷了司馬倫爪牙孫秀,不想半路冒出個郭彰,頓時讓他無所適從!

倒也不是郭彰言辭如何犀利,竟堵得司馬泰啞口無言,而是為官多年的經驗,告訴司馬泰,自己怕是不小心違逆了某人的意願!

因為郭彰是賈南風從舅,既然他要主戰,那必然是賈後的意思,可憐自己卻蒙在鼓裏,還暗中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正如郭彰所言,賈南風心中在想:自我掌權以來,大晉王朝一度相安無事,唯獨你西北雜胡不聽教化,屢屢挑起事端,今若不將爾等盡數驅除,我大晉天威又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