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資料更新/關於“天空”保護膜(2 / 2)

可以說非常難的,雖然保護膜具有韌性,但是越高的速度接觸保護膜,保護膜硬度就越大,如果說隕石之類的東西撞上來的話,恐怕與黑色牆壁硬度要相當,甚至更硬,最初登陸的火箭就有因此失事在保護膜上麵的,幸好那次是高速下降的貨運飛船,不僅因為無人駕駛人沒有事,貨物竟然都給大部分保全下來了,以後來到這裏的訪客可就吃一塹長一智,乖乖的減速下落,保護膜也沒有為難他們,眾生平等一律準入,據說進入保護膜的一刹那猶如入水一般的阻力感,能夠明顯感受到穿透薄膜,不管你被多麼完善的保護包圍著。我當時是在安德休眠倉裏沒有機會感受到,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這種神奇經曆的親曆者,起來說一說當時的情況!

……看來沒有呀,那麼,這裏再引申出來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貨物都安然無恙呢?明明被攔截在了宇宙空間之外了!首先當然這與人類這麼多年對於太空容器堅固耐用的改良密不可分,而又得和保護膜納入外界物質的特性有關,我在這裏念一段當時研究人員的記錄吧:“真是後悔沒有聽安德烈的勸告!我沒寶貴的物資果然在保護膜上失事了!如同撞倒銅牆鐵壁上一樣被撞的稀巴爛變形嚴重!謝天謝地的是它沒有發生爆炸,可是我們賴以生活的物資都被堵在了外麵,雖然依靠著土星重力勉強沒有飛走,但是以後呢?外麵可是有土星風,這個神秘黑盒子可也是在高速運動當中!不行,我們得搶救一些已有的材料!

快點把哈桑叫過來使用高空作業工具哪怕肉身穿過保護膜也得搶救一些物資回來!畢竟這是合眾國政府耗費幾年才運過來的!不行,來不及的,它們要被吹走掉入土星地核的深淵的,怎麼辦!……等等,有些問題,那裏的非常殘骸還有散落出來的大箱物資並沒有被吹走,還在原地,怎麼回事?我現在使用了RY-45式多功能高倍觀測望遠鏡進行觀測,20倍的距離!……觀察結果是……那些物資和殘骸好像被固定到了保護膜上?怎麼可能……再次觀測,更正更正!這些物資正在沉降入保護膜內部,怎麼可能,此時的保護膜對於它們可是有巨大的斥力的,但是相當緩慢,兩個小時後再次觀測……飛船殘骸和散落物資像被吃進黑盒子裏麵一樣,完全沒入了保護膜中,不僅如此,另一端因為重力的情況下,已經從裏麵一側露出頭來了,速度還是相當緩慢…看來這些東西要從那麼高的位置掉下來了!那麼下麵有什麼?好像是山田先生的試驗田!

可惡,梅,你趕快去通知那裏的同事們離開那個地方進行避難!根據進度的話還有至少一個小時才能有東西透過保護膜掉下來的!一個半小時以後,觀察記錄:轟隆一聲巨響,飛船終於從高空掉下來了同樣的還有散落在周圍的物資盒子,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引發了一場小型的地震,下麵山田先生的試驗田受損嚴重,但幸好人都及時撤出了,沒有一個人因此受傷或者死亡,目前應急處理小組已經組成前去搶救那裏的物資,所幸處置得當並麼有次生災害。來自現場的報告:物資出奇的保存完好,在‘太空島’裏麵的所有研究人員得到了充足的給養,意外的結局,但也發現了一個保護膜的特性,以後進入這裏的飛船尤其是載人飛船,必須提前減速,否則再發生這種事故釀成傷亡,就不應該了。”(正版via@小紅花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