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發生在隋唐時期,這裏提一下我們偉大的唐太宗李世民,據民間傳說李世民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四歲那年曾在街上偶遇一位相麵先生,先生見李世民活潑可愛,聰明伶俐,仔細一瞧仿佛有龍鳳之姿,先生自稱是家父故人,與其打探,不曾想四歲幼童,能言善辯,先生說明身份才與世民回到家中,見到了還是隋朝官員的李淵便稱是貴人,貴人生下貴子,將來成龍呈祥啊,此子長大定能濟世安民,說罷,行一禮,轉身便走,李氏父子追出去,先生早已沒有蹤影,也有說李世民本來不叫李世民,而是李淵采“濟世安民”之義為兒子取名為“世民”。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虛心納諫,我們可愛的魏征更是勇於進諫,連太宗在魏征去世之後也寫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太宗以身作則厲行節約,輕徭薄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穀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我們的主人公的前世就是在貞觀年間,我偉大的唐朝。
仙居地處浙江東南,以丘陵占八成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其實那會應該叫樂安縣,武德八年撤樂安,並入臨海縣,北宋景德四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詔改今名仙居縣,就在這些群山之間有一片幽靜的小湖,三麵環山,山上的溪水彙入小湖不知流向何處,就在小湖的另一麵是一片竹林,在竹林深處有一戶人家,房屋都是木質的,木樁架起來的竹屋子,上麵蓋了茅草。
太陽從東方緩緩升起,春風瑟瑟吹來,竹葉紛紛作響,一縷炊煙從竹林中飄了出來,“孩子他爹,澤兒吃飯啦!”隻見一位婦人從廚房中端出來一大碗白粥,放在了中間那屋,草屋有四間,中間那個屋也是最大的,中間鋪了一張大席子,席子上放了一張不大的矮竹桌,旁邊放了幾塊墊子。也沒有什麼家具,一家三口平常在這裏吃飯聊天,左右就是臥房了,再左邊就是廚房了。
“來嘞,哎呀,我媳婦越來越漂亮了。”一位樵夫打扮的男子從後麵抱住這位婦人。
“別鬧,被孩子看見了不好”婦人一側身躲到一旁,又從廚房拿來了幾碟小菜,醃蘿卜啊,鹹菜啥的,男子已經吃起來啦。
“你慢點,哎,澤兒還沒起嗎?”“不知道啊,你看看”丈夫夾了口鹹菜說到。
婦人到這邊推開了澤兒的房門,門沒關,“澤兒,澤兒,咦,澤兒這麼早就出去了?”丈夫應到“興許早出去玩了吧。”
婦人沒有理會,背過身去,掐指一算,就出來草屋,丈夫搖頭看到“哎,這女人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樣嘍,嗨。”
另一邊,在小湖邊上,遠看一個小孩,個子不高,不知道在水裏撈什麼,不知道為什麼一下子就往水裏竄,就好像兩隻手被什麼東西拉住了一樣,婦人一見不好,暗道不好,化成一道白光從背後一下子把孩子從水裏撈了出來,小孩已經被水嗆了,咳嗽著吐水,哇,小臉都嚇白了,見到親娘就撲倒了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