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鋒依然早早就回局裏繼續調查工作了。昨天晚上劉鐵鋒回家時,就把家門口的記者統統趕走了。他又通過公安局公共關係處,直接給全市媒體發了通知,警告他們不得再到涉案學生家進行圍堵采訪。這招果然奏效,今天門口一個記者都沒有。
預計父親已經走遠後,劉川光騎著單車也出門了。劉川光的媽媽夏雪宜是一名小學教師,暑假期間正閑在家中,但是做母親的怎麼攔得住這個口齒伶俐又執意要出門探險的寶貝兒子?反過來倒被兒子成功策反,答應為兒子保守秘密,對劉鐵鋒隱瞞外出的事情。
西京是一個有千年曆史的古城,城市裏的古跡遺址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一樣多。一條名為“西龍江”的大河從西北向東南斜斜地貫流而過,將城市一分為二。
傳說西龍江是西海龍王的化身,蜿蜒虯曲的大河幹流是龍身,縱橫交錯的支流河湧是四肢和龍爪,入海口則是龍頭。從高空望去,這條大江宛如一條活靈活現,在大地上匍匐前行,最後一頭紮入大海的蛟龍。
遺憾的是,隨著近些年城市化和工業化迅速發展,西龍江也遭到了嚴重的汙染,有人戲稱應當將西龍江改名為“黑龍江”了。如今江水不複往日清澈,也再看不見市民們以前在江中碧波暢泳的景象了。
西龍江的西南岸是古代城區和早年的市中心所在地。兩道古城牆遺址從江邊開始築建,分別沿著兩條龍爪支流的岸邊向南方延伸,就像項鏈上的兩道流蘇垂掛在古城區的東西兩側,東門和西門兩個古城門周邊一帶如今已經成為了最熱鬧的集市和商業區。
老一輩的西京人習慣依水而居,臨岸而建,不少房屋的露台甚至跨出到水麵之上,也就是所謂的“近水樓台”。老城區內至今還保留了很多這樣的舊式村鎮和建築,城中村的老房子和新市鎮的摩天大廈比鄰而居,共同見證著西京市曆史和文化的變遷,亦成為城市中央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西京大學校園位於古代的太學殿舊址,坐落在古城區的中軸線上,即使到了現在仍然是位於市中心最繁華的地區,許多老校舍都有數十年曆史,有的甚至還是前朝留下來的遺址文物。
位於校園中央的中心辦公樓的外牆上布滿了爬山虎之類的爬藤植物,原本灰色的磚牆被修飾成了生意盎然的翠綠色,這座建築物亦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一大特色景點,成為文化和自然和諧共存、曆史與現代兼容並包的一道精神象征。
至於西龍江東北麵則是近年開發的新城區,主要的政府機構也已經搬遷至這個更現代化更有活力的新中心,許多漂亮的住宅小區也隨即如雨後春筍般建造起來。劉川光和艾翡家都住在這邊。
劉川光飛快地踩著單車,像一陣風似地在城內穿梭。他昨晚花了一個晚上仔細研究市區地圖,最後找到了三條往返孫躍女友家和西京大學之間的可能捷徑。他今天的任務就是以實際行動走遍這三條路線,驗證孫躍的不在場證明。
說起來簡單,但是劉川光家在西龍江東北的新區,孫躍女友家在西龍江西南的西城門附近,西京大學則位於老城區的中央。起點和終點橫跨在城市的兩端,不抓緊時間,今天時間可不夠用的。
不過這趟單車旅行遠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順利。
第一條路線在地圖上看起來路程最短,但從西城門出發以後才發現要先上坡後下坡,騎得十分辛苦,劉川光騎到西京大學門口時已是大汗淋漓,一看表竟然花了40分鍾,比走平坦大馬路花的時間還多。
第二條路線更糟,地圖上是一條與大馬路平行的內街。劉川光本以為雖然路程差不多,但車流量較少,應該可以節省一些時間,但到了實地才發現這條街道被一幢違章建築攔腰截成了兩條斷頭巷,根本走不通。
第三條路線是在城中村中蜿蜒的小巷,雖然繞了不少彎,但車輛開不進來,所以單車可以踩得飛快。這些巷道兩旁都是超過數十年的老房子,隨便一磚一瓦都是文物,一草一木都是曆史。
如今住在這裏的基本是祖祖輩輩都在西京土生土長的原居民,年輕人幾乎都搬出去闖蕩了,剩下的大多是民風淳樸的老人家。這裏平時外來行人稀少,偶爾有一些背包客來這裏尋幽探秘,因此他們都用好奇的目光看著疾馳而過的劉川光。不過此刻劉川光心急如焚地穿梭在小巷上,沒有絲毫閑情逸致去欣賞身邊的古建築或是理會別人的目光。
“嘎”的一聲,單車急刹車停在西京大學籃球館門前,劉川光看了看手表--隻花了20分鍾!劉川光還是第一次走這條捷徑,假如熟悉路線的話,或許還可以更快。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一個上午都在不停地騎著單車狂飆,劉川光早已筋疲力盡,汗流浹背,但一想到這趟的收獲,不禁靠在單車上笑了起來。原來光看地圖,不實地走走果然是不行的呀!
一看表,原來不知不覺已經過了1點鍾,劉川光這才察覺自己還沒吃午飯。他饑腸轆轆的推著單車走向大學食堂,途中經過便利店時突然想起龍易明那天早上也來過這裏。盡管警察肯定早已來調查過,但劉川光決定還是親自進去打探一下。他將單車停靠在便利店門口,推門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