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李星空又對祈彤從低到高,由淺而深的講解了駁劍術的大致奧義。
從劍術境界假想天下劍術,分析其內在哲理,完善自我劍道,祈彤突然好奇的道:“星空,你說劍神與劍魔對決,誰更強一點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無數人對兩位劍道無敵高手,好奇心的臆想。
李星空解釋道:“以旁人而論,自然是劍神更強,若是與劍魔對決,就會有兩種情況,要麼,兩者打不起來,要麼,兩個都是輸家,因為他們就像‘矛盾’之理!”
矛與盾,鋒利之矛可刺穿一切,堅固之盾可抵擋一切。
但當鋒利的矛,遇上堅固的盾,就誰也奈何不了誰,若要一定分個高下,就隻有一種結果,那就是矛折盾毀。
劍神與劍魔,就是這樣的一個矛盾體。
在理智下,兩人都會選擇沉默,因為出劍與不出劍,沒有任何意義。
一番口幹舌燥後,李星空讓祈彤自行參悟,來到床頭和衣而臥,閉目養神,祈彤則盤坐在下榻打坐,兩人思想觀念開放,完全沒有男女獨處的嫌隙。
祈彤看向李星空的身影,投去如水般溫柔的目光,心中細細推敲劍術構架。
東荒大陸五大劍術境界,祈彤隻練到劍法意境,始終摸索不到劍道境界,今天得李星空之助,心中也逐漸透徹起來,這就是“悟”和“練”的區別。
李星空的武學成就,與前世經曆密不可分,為他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唐千嘯和葉莎娜更是如此,唯有祈彤。
前世從未接觸到這一領域,這一世雖出生帝王家,身居萬中無一陰陽體質,修煉成奇功榜第六的《九轉陰陽印決》。
甚至有冷無殤這高手指點,卻還是遠遠比不上其他三人。
而其中一大半原因,就是學者對為師者的依賴,養成憊懶心理,是以很多學者都是師傅怎麼教,他們就怎麼學、怎麼練,之外不再多動一點腦筋。
而能夠舉一反三者,寥寥無幾,但每一個都具有大智慧。
李星空無名師指點,守著一堆功法去蕪存菁,獨自開創新功法,長久以來對古武全集的解析,養成他十分強大的分析、理解、運算能力,俗稱“悟性”。
祈彤有著前世的先進性記憶,看待任何事物也是極為透徹的。
她也知道和李星空之間的差距,雖然仗著曾今的學問知識,結合今生所學,將《九轉陰陽印決》以妖孽般的速度練到至高境界。
但武道的差距,是很難被尋常手段所能彌補的。
為此,她倒是有點小嫉妒,但想起李星空的過去,祈彤忍不住打了個冷顫。
曾今了李星空,承受了太多難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難,參軍入伍,為國浴血奮戰,遠走國外,前一眼天堂,後一腳煉獄,掙紮在危機與絕望的邊緣,隻是因為一個人。
他的實力,完全是生命與熱血換來的,她又有什麼資格去嫉妒!
祈彤不由得為自己心底滋生的嫉妒心理,心生無限愧疚,但轉眼間又將其撇在腦後,專心致誌的鑽研起劍術來,變化無常的心態,真讓人不可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