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分工”是解決了“術業有專攻”的專業職業化問題,“分權”則解決了人與生俱來的權力欲滿足基礎上衍生的主人翁意識問題,所以,“分利”才是切中肯綮,點中要害的關鍵方案。它解決的方向是產權歸屬問題。為什麼當下很多公司裏的股權激勵(普遍以創業公司為代表,尤其是互聯網行業)或全員持股越來越流行?或是說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板或投資人接受股權激勵這種玩法?因為現在適用於企業的股權激勵方案製定及其運作已經很成熟了,如下圖“股權激勵方案思維框架”所示”
蘇是打開了另一個電腦ppt,展示著幾張圖片,底下的人,也開始紛紛拿出手機來拍照,但蘇是心裏明白,那些人更多的是想拍她,好在會議結束後,指著這張照片對著朋友們說,看看,這就是我們的老板娘。
“這張股權激勵方案思維框架圖大家都看過了,無論是主動采取,還是被動接納,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分利”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當然,股權激勵還是屬於“分利”的一種高級玩法,分利不一定非要分股權嘛,報酬獎勵係統更加豐富化、多元化,最終體現到平衡企業人才的物質收入上。公認的前提是每家公司必須基於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條件,並要因地製宜,因事施策,量力而行,分步實施。值得強調的是,“分利”是時代大勢所趨,組織人心所向,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與其被動選擇,不如主動分利,幾乎沒有副作用,還事關公司的未來發展。”
接著顯示屏上出現了八個大字:投資人才,賦能未來!
笙湖帶頭鼓掌,底下的人也開始鼓出了海水般的掌聲,一陣接著一陣高峰。
“進一步說,企業投資人才不再是單方麵的反複權衡的做法,而是別無選擇的必然選項和安排,除非你不想發展。隻要想發展,就是快與慢的問題了。因為先“人”後“事”,人才屬於短期與長期性平衡兼具的資源,投資人才,賦能最具價值的戰略性資產,才能獲得基於人才競爭優勢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
再一次的掌聲之後,蘇是的視線有點迷糊了,被笙湖扶著走下了講台。
“是不是太累了?”
在他的辦公室裏,笙湖幫忙揉著她的太陽穴,“你剛才好像有點不對勁呀,是不是一下子講太多,太累了。”
“沒有,可能昨晚沒睡好。”
“你最近有看醫生嗎?”
“有,有的。真的,你看,”蘇是拚命找出手機,打開蕭晴推送過來的那個老師的名片,“看,就是這個。”
實際上她並不沒有聯係這個醫生,隻是剛好找來借擋笙湖的關心而已。
“你考慮好了嗎?”
“才幾天呀,考慮好了嗎?你是不是太沒耐心了。或說,你根本沒必要等的。”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隻是擔心你,我想關心你,想照顧你,想一直在你的身邊,可我一接觸你,甚至是一通電話,一條信息我都怕被你理解成打擾你了,不給你時間考慮了,所以我心急了。”
“笙湖,你不去背台詞可惜了,言情劇裏的男主人公通常都是這麼說話的。”
“你還能開玩笑倒讓我放了心,嗬嗬。”
“沒事的,我心裏有數。”
“但我心裏沒數呀,如果我是男主,那你是不是有女主光環?一定沒事的對不對?”
“是的,我有女主光環,一定沒事的。”
“對了,我發現你們新招了很多人是不是?”
“怎麼?又想挖呀,這次可不行啊,上次去你那裏的人,倒不好不壞,並不可惜,這次我可是花了重金請獵頭公司請過來的人才。”
“你都知道了?是老汪吧,嗬嗬,他也是自找的,你說好好的在你這裏工作不是很好嗎?非得為了那點利益跳去別處。對了,你還真請獵頭啊。”
“是呀,四海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