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是合上手機,看著窗外,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城市。其實城市的親近感是相對於生活在這座城市裏的人而言的。
“買這麼多好吃的呀?”乘風拉開出租車幫她提了幾個購物袋。
“給小蘇帶回家的,她晚上回,回老家。”
“哦,給小蘇的啊,我以為給我買好吃的呢,對了,她回老家?她老家哪裏的呀?”
“走了,快點,免得她要趕車了。”
蘇是並不回答乘風的問題,東城這兩個字都像是瘟疫般逃開。
讓乘風開車送小蘇到動車站後,蘇是還是愣愣站在那裏,像是要送別一位不再相逢的好友一樣,其實她心裏是想到了笙湖。
“走了。”乘風牽過她的手往停車場走去,“小蘇是東城人呀,我以前還都不知道。大老遠跑到這裏來,也算對你有心了。”
“親愛的,跟你說話呢,親愛的。”
“哦,我在想工作。”
“我沒問你工作,現在我們去哪裏吃飯?”
“怎麼跟你在一起,感覺聽到的都是這一句,吃飯吃飯吃飯。”
“除了上班,下班的時間肯定是從吃飯開始的嗎?何況除了吃飯掌握在我的手裏外,還有其他什麼事我能作主嗎?”
“說得自己好像很包容一樣。”
“那是,不過,現在我又多了一個主動權。”
“什麼事?”
乘風邪笑了一下,不說話。
“我知道了,開車也是你主動。對吧?”
“乘風,作伴作伴,都說是一人一半,你懂嗎?"
“懂啊,不過,現在能不能先吃飯再給我上課。”
“上什麼課呀,今晚朱婷好像還真有培訓課在上,要麼,我們簡單吃點回公司吧?’
”不行,難得開車出來了,又回公司?還聽課?我聽得課還不少嗎?”
“那行,我打車回去,你一個人在這裏慢慢逛。”
“好好好,聽你的聽你的。”
朱婷上的主題是"如何努力消除新員工的陌生感!”
“首先,我們要讓新人通過這個初級“小培訓”認知公司,了解公司基本狀況。這是新員工次培訓的主題,不能偏離這個中心。”
蘇是拉著乘風溜進培訓室的最後一排,朱婷停留了一秒微笑著看了他們一眼,又馬上接上話,“
新人來到一家“新公司”,他們最怕就是被孤立、排外和圈養。所以,我們在組織實施新人培訓過程中,一定要努力打破這個障礙——陌生感。簡單來講,需要做好以下幾步:首先是我們得營造團結溫暖和諧氛圍。從心理學人性分析來看,一個人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環境,首當其衝就是對環境和別人的不適應,我們要想新人能快速融入企業大家庭、部門這個團隊,就必須在氛圍上突出相互關心的溫暖氛圍。
上下級之間的經常性溝通。”
“對了,蘇經理也在現場,要麼我們請她就針對這個話題講幾句。”蘇是想不到朱婷會突然點到她的名字,她的手正被乘風握著,一聽名字,拚命從他的大手裏拿出來。
“作為hr或部門管理者,要主動關心新入職員工在工作技能不嫻熟、膽怯或工作成效緩慢時的各種情況,加強對他們的溝通了解,以便更好幫助其盡快適應工作要求和公司文化。比如定期組織新老員工之間的工作交流會。當然很多公司錯誤的做法是,為了提升新老員工的互動,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直接把新人引入老員工的團隊中,任由其自身自滅。這種做法必然導致陌生感加劇,新人最怕的排擠性上升,這反而會加速新人的流失。正確的做法是,倘若新人較多時,在前期可以自成一組編隊管理,選派有責任心敢於擔當的優秀員工或管理者領導。待逐漸新人適應了職場環境、生活環境後,再解散新人團隊編入部門團隊。這樣新老員工之間的陌生感就不會較之前太敏感,排擠對方的可能性降低,將有利於團隊整體管理和新人留存。”
“謝謝蘇經理,她講得很專業。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得鼓勵新人多提問多發言,運用頭腦風暴和民主研討的培訓教學模式。很多企業在培訓新人時,大多數以課堂講授式為主,就像學校的應試教育,導致培訓效果不佳,新人反感自己也別扭。作為培訓者要抓住新人對公司的需求,學會運用民主研討和頭腦風暴式的互動分享方式進行培訓。”
.........
“朱婷這人真是有毛病,她培訓就培訓吧,怎麼突然讓你講了呢?"
“她這不是讓我有表現的機會嗎?"
“你心態真這麼好?感謝她?嗬嗬,要是你回答不上來或是沒聽清她講的話,不是讓你難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