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5世紀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入侵地中海領域,控製了東西方貿易的傳統商道之後,歐洲商人更迫不及待地試圖探尋一條繞過地中海東部,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西歐造船技術的進步,中國指南針的傳入,都為開辟新航路奠定了基礎。
1429年,意大利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從海上繞過非洲,順利到達印度;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統領船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新航路的開辟,不僅證明了“地圓學說”,也使中世紀時期幾乎被淡忘的“未知的南方大陸”的有關傳說重新興盛起來。“未知的南方大陸”被說成是地大物博、遍地黃金白銀的神秘之所,被想象成人間的樂園。許多歐洲的地圖上都繪有人們腦中想象出的各種形狀的“未知的南方大陸”,有的甚至將它同南極洲連在了一起。
(2)帝國的新土地
1767年,科克船長帶領全船84人,其中包括以大生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為首的幾位科學家,經過半年多航海,到達了風光明媚、景色如畫、被稱為太平洋王後的塔希提島。這裏海麵平展如鏡,四周是美麗的珊瑚礁圍繞,從海邊到山頂,長滿各種各樣的茂盛的植物,花香果碩,椰林高聳,真象一個人間仙境。這兒是波利尼西亞文化的搖籃,島上的毛利人能歌善舞,對船員們十分友好。船員們可以拿玻璃球和碎布片換取他們的水果和魚肉,並在島上做了地理學、人種學、植物學的考察,最後還帶走了兩個島民去作翻譯。
科克把人員分成兩組,建起觀測所。1769年6月3日,科克和天文學家格林分頭對金星淩日現象觀察了6個多小時,但雙方誤差很大,要校核對或不核對,卻是件難事,因為要等到2012年才能再一次遇上金星淩日的機會。
他們還在塔希提島附近,繪測了十幾個火山島的海圖,為了紀念皇家學會,把他們命名為學會群島。
遵照海軍部命令,科克船長一直向南航行,但直到南緯42度12分的位置,仍然看不到大陸的影子,而南方來的長長的湧浪表明了再向南去也不會有大陸,於是向西航向新西蘭。在沿岸繪測過程中,科克發現自己的航跡呈一個大‘8’字,也就是說,新西蘭並非大陸,而是由兩個大島組成。為了紀念科克,兩島之間的海峽,被命名為科克海峽。
在世界文明史上,18世紀是人類對地球認識最深刻的一個世紀。在這個世紀裏,絕大部分的島嶼和海洋都被人考察過了,起了名,測繪了海圖,地理上的許多空白都得到了填補。科克船長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將以第一個專門從事科學考察的航海家而載入史冊。科克船長和其它的歐洲航海家,曆盡艱難曲折,終於完成了澳大利亞地理大發現。這是除南極洲外,世界各洲中最晚被發現的一洲。是歐洲資本主義發展、世界航海技術進步和航海經驗積累的產物,也是西方殖民主義者推行擴張政策、尋找海外殖民地的結果。從此,孤立落後的澳大利亞大陸開始卷入世界發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