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雷電之謎的揭開(2 / 2)

隨著風雲積集,一道耀眼的閃電劃破天空。一塊烏雲從風箏上空迅速地滾了過去,傾盆大雨自天而降。霎時間,富蘭克林發現,繩子上的纖維都豎起來了。原來,金屬線已經吸收了雲的電荷,並把它引到了風箏線上。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繩子上下移動,說也奇怪,繩子上那豎起來的纖維,竟會隨著手指的移動而上下擺動。他小心地用手指觸了觸鑰匙,隻聽“劈啪”一響,一個藍色的電火花跳了出來,他的手腕一陣發麻。這說明:風箏上的鐵絲傳導了雷電,被淋濕了的牽引線又把雷電傳到了下麵的金屬鑰匙上。接著,富蘭克林再把風箏升高一些,把鑰匙接在萊頓瓶上,開始將雷電儲存起來。

收回風箏後,富蘭克林父子提著萊頓瓶急忙趕回家。他想證實的是:天上的雷電是否已儲存在萊頓瓶裏,又能否把它再從萊頓瓶中引出來。到家後,他用儲存在萊頓瓶中的電,做點燃酒精燈的試驗,結果,火花馬上點燃了酒精燈,這項實驗的成功說明了閃電確實是一種放電現象,它和實驗室的電火花完全一樣。電閃雷鳴是天空中的“萊頓瓶”在放電,雷雨雲是一個電極,大地是另一個電極。舉世聞名的電風箏“費城實驗”,打破了天電是“聖火”之類的神話,雷電之謎終於完全被揭開了。

富蘭克林的實驗和觀察又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這是電學的首次應用,也是一次重要的應用。富蘭克林建議在建築物屋頂設置尖頭金屬杆,並把與金屬杆相連接的導線引到地麵,這種避雷針能使雲層安全放電,因而能保護建築物本身。1782年,僅費城一地采用的避雷針就有400根。如今250年過去了,避雷針仍然忠實地屹立在世界各地的高大建築物上。

富蘭克林在電學理論方麵也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提出了著名的“電荷守恒”概念,創造了許多電學用語,這些專業詞彙在現代電學中仍然使用,例如:正電、負電、電池、電容器、充電、放電、電擊、電工、導體等等。

此外,他還有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尤其是改進了火爐,發明了老年人戴的雙焦距眼鏡。他設計了一種結構合理,既可節省燃料又容易散熱的新式火爐,後來被命名為“富蘭克林式火爐”。火爐發明後,專利局的人誠懇地對他說:“您為人類造了福,所以您應該擁有專利,作為我們對您的酬謝。”富蘭克林回答道:“不!該受我酬謝的人多著呢,難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別人的發明還少嗎?我覺得,要是我做出了一點小小的發明,我就應該把這個發明慷慨地獻給大家,作為我享受別人發明的酬謝。”

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科學家,以其科學發現和發明贏得人們的尊敬,而且還以自己偉大的人格和在政治、社會活動中的傑出貢獻受到美國人民的衷心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