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對這位科學的先驅是非常崇敬的。他說:“牛頓自己比他以後許多博學的科學家更明白他的思想結構中固有的弱點。這一事實常引起我深深的敬佩。”
牛頓時期多次發生了關於科學發現的優先權的爭論。
在微積分創立的優先權問題上,是牛頓同萊布尼茨的爭論;在光學和萬有引力定律問題上是牛頓同羅伯特·胡克的爭論。這種優先權的爭論充分表明: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自然科學已經成熟了。
自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這篇獨立宣言發表以來,科學已經取得了十分可喜的進展,科學發明發現中的優先權的爭論,是由於科學的進步才產生的。隻有一大批科學家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發起進攻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優先權的爭論,這是自然科學成熟的標誌。在牛頓時代,自然科學的研究在社會上已經得到了極其廣泛的承認。在歐洲的科學社團剛剛出現的時候,基本上是自發的,但後來卻得到了各國政府的資助。盡管在英國皇家學會裏有許多貴族和小姐太太們(在當時,凡貴族無論是否科學家都可入會),但是這恰恰說明了科學的巨大的威力,說明了科學活動已經深入人心,並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
1703年,牛頓擔任了皇家學會會長,1705年由於他對科學的巨大貢獻,被英王封為爵士。這樣牛頓就由於他在科學上的貢獻成了英國皇室的貴族。以後這幾乎成了慣例,在歐洲許多國家都采用這種方法,許多在科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偉大的科學家都獲得過貴族的稱號。
從1665年牛頓開始他的科學研究工作,到1705年牛頓成為貴族這個時期,正好是我國自然科學逐漸從世界領先地位開始衰落的時期。在中國近四千年的封建社會裏,沒有出現過一件因為自然科學上的貢獻而被封建統治階級所器重的事。長期的封建反動統治,八股取士和科舉製度,使我國的知識分子一直追求著“讀書做官”這一條路,因此使我國一直沒有出現歐洲那樣對自然界的係統的、深入的、分門別類的研究。
在牛頓的科學研究中,花在化學、煉金術上的時間非常多,他生前雖然沒有出版這方麵的著作,但是,在他死後,人們在他的手稿中發現了許多這方麵的研究和實驗記錄。許多人對牛頓研究煉金術、研究聖經和啟示錄的工作非常不理解。實際上,很可能牛頓自己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他的理論並不是堅不可摧的。他對煉金術的研究,對啟示錄的研究可能都是在為他的理論尋找支撐點。
由於牛頓理論的巨大成功,使得各門學科的研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始終處於牛頓的思想體係的影響之下。著名的數學家拉格朗日就把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稱為人類心靈的最高產物,他認為牛頓不但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天才,也是最幸運的天才。他說:“世界隻有一個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釋者。”在牛頓的墓誌銘上,人們稱讚他說:“他以幾乎神一般的思維力,最先說明了行星的運動和圖像,彗星的軌道和大海的潮汐。”這種觀念代表了那個時代整個科學界的觀念,這使得牛頓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經典力學的範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