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血液循環現象的發現(2 / 2)

哈維用蛇做實驗。他把活蛇殺死,剖開,用鑷子夾住大動脈,觀察後發現:鑷子以下的動脈很快就癟了;鑷子與心髒之間的動脈和心髒,膨脹開來,越來越鼓,顏色變深。而鬆開鑷子以後,心髒及動脈很快又恢複了正常。後來,哈維又做了一個類似的實驗,他用鑷子夾住大靜脈,切斷心髒與鑷子以下的靜脈通路。這時,他看到:鑷子和心髒之間的靜脈,馬上就癟了;同時,心髒變小,顏色變淺。鬆開鑷子,在癟下去的一段靜脈中,馬上就有血液流過,心髒的大小和顏色也恢複如初。

人體內的血液是否這樣?哈維請來一名身體削瘦、臂上大靜脈清晰可見的人。他用繃帶紮緊這人的上臂。過一會兒,摸摸繃帶以下的動脈,無論在肘窩還是在手腕,都不跳動了,而繃帶以上的動脈,卻跳得十分厲害;繃帶以上的靜脈癟下去了,而繃帶以下的靜脈,卻鼓脹了起來。這表明心髒中的血液來自靜脈,而動脈則是心髒向外泵吐血液的通道。

哈維做解剖實驗時發現,心髒分為左右兩部分,每一部分又分為上下兩個腔,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他算過這樣一筆賬:人的左心室容量為2盎司(1盎司=28.35克),以心髒每分鍾搏動72次計算,每小時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的血液流量應為8640盎司(約等於244.9千克),這個數字相當於普通人體重量的3倍多。而肝髒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也決不可能製造出如此之多的血液來。惟一正確的解釋是:體內血液是循環流動的。

1616年,哈維在演講中宣布了他的血液循環理論。他說,在心髒收縮時,心髒裏的血液流到動脈裏;而靜脈裏的血液,又流回了心髒。總之,血液在體內是循環流動的。但哈維並未說明動脈、靜脈末端的相互聯係問題。

哈維的演講當時沒有引起多大反響。他深入研究,總結整理,撰成一部劃時代的專著《心血運動論》。這部隻有72頁的著作於1628年出版後,立即遭到教會和一些保守學者的攻擊。有人甚至評價說:這本書是“虛妄的、荒謬的、有害的”!幸好,哈維當時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的禦醫,受到國王的寵幸,這才使他沒有像前輩維薩裏、塞維塔斯那樣付出生命的代價。

1661年,即哈維逝世後的第四年,意大利科學家馬爾比基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毛細血管的存在。正是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微小血管,把動脈和靜脈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可循環的管道”。這進一步證實了哈維的血液循環理論的正確性。

哈維的貢獻是劃時代的,他的工作標誌著新的生命科學的開始,屬於發端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的《心血運動論》一書也像《天體運行論》等著作一樣,成為科學革命時期以及整個科學史上極為重要的文獻。

哈維創立的血液循環理論,徹底推翻了蓋侖的“血液潮汐論”,宣告了生命科學新紀元的到來。恩格斯高度評價了哈維的科學成就。他指出:“哈維由於發現血液循環而把生理學確立為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