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德福雷斯特對通信有什麼曆史貢獻?(1 / 2)

德福雷斯特,美國發明家。1873年8月26日生於衣阿華州康斯爾布拉夫斯;1961年6月30日卒於加利福尼亞州好萊塢。德福雷斯特是亞拉巴馬州長大的,他的父親是該州一所黑人學校的校長。

1896年,德福雷斯特畢業於耶魯大學。由於服役參加美西戰爭而耽擱之後,於1899年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當他還在上學時,他開始對馬可尼正在開創的無線電報這一新的領域感到興趣。

為此他在1899年深秋,與馬可尼在美國舉行的國際快艇比賽上見麵了。馬可尼的鼓勵使他對這一領域產生了極大的熱情。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雖能感知可見光和聲音,但人眼可見到的光和可聽到的聲音,一般傳播距離不超過幾千米。但是,頻率在幾萬赫茲至上百萬赫茲的無線電波卻能長距離地傳播。因此,要遠距離通信就得利用無線電波。而人本身對無線電波卻沒有直接的感知,所以要把聲音、圖像等人能感知的信號經過一定規律的調整,變成為無線電信號傳播出去,這稱為調製。然後,在遠方另一處再按相同的規律把無線電信號再變回到聲音、圖像等信號,這稱為解調,這樣便實現了人所能感受的遠距離通訊,而用作解調的無線電器件就稱為檢波器。同時由於信號調整及無線電信號的傳播會引入“雜質”信號,因此有必要在解調時把這些雜質過濾掉,檢波器的另一個作用正是把這些雜質盡可能多地去除以使聲音、圖像等變得清晰,而能為人們所聽清。

無線電通信在初始階段還不夠完善,接收無線電信號的接收裝置使用的是礦石檢波器,這種檢波器靈敏度不高。特別是接收到的信號比較微弱,也不夠穩定,影響了信號的檢測。無線電通信的迅猛發展以及各行各業對無線電的殷切期望,人們迫切地等待著靈敏的檢波器和放大器的問世。

德福雷斯特在大學裏學的是機械工程,畢業後在芝加哥西方電器公司研究所工作,是一名電氣工程師。但是,他與馬可尼的萍水相逢和馬可尼對他的激勵與指點,使他決心從事檢波器的研究。他毅然辭去了研究所的工作,在紐約泰晤士街租了一間小屋,沒日沒夜地研究起新式檢波器來。

德福雷斯特在這間簡陋雜亂的小屋裏,平時節衣縮食,靠給富家子弟補習功課,到飯館去洗盤子、打零工所得的微薄收入,購置了一些便宜的器材,滿懷希望地做著各種試驗。在此期間,他發明了一種氣體檢波器,在船舶的無線電通信中獲得了一定的成功。遺憾的是,這種檢波器的效率不夠高,用起來也麻煩,最後不得不放棄了。

兩年過去了,他的努力終於有了一點眉目。他萌發了一個想法:利用燈泡進行改裝來製作一個新式檢波器。他為自己有了新的設想而高興。正在他準備按照這種設想進行試驗時,英國科學家弗萊明順著與他同樣的思路發明了二極管。弗萊明在真空燈泡中用圓桶形金屬片把燈絲包圍起來,形成一個板極。這種元件能讓電流向一個方向流動,使交流電變成直流電。用它來檢波、整流,靈敏度大大提高。

德福雷斯特並不沮喪。他想:弗萊明為電子器件研製打開了一個突破口,我要闖進去擴大戰果。想到這裏,他重又振作精神,鼓起了信心。

他請人幫助,抓緊時間,製作了一些真空二極管。用它代替金屬檢波器。試驗一下,果然效果很好。但僅僅模仿弗萊明是沒有出息的,重要的是推陳出新,要有所創造。

德福雷特斯是如何發現第三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