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拯救生物多樣性(3)(1 / 2)

目前,世界各地的動物園主要飼養脊椎動物。然而許多體型較小的無脊椎動物,由於棲息地不斷遭到破壞,急需遷地保護。這就要求人們提高認識,籌集資金,大力發展動物園,來飼養那些受威脅的無脊椎動物。

在水族館方麵,對瀕危物種的保護作用還不及動物園。然而,淡水物種受到的威脅日益增加,現有水族館的分布和規模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在世界範圍內,應該增加水族館的數目和規模。

植物園

現在,全世界大約有1500個植物園,種植著3.5萬種植物,約占世界全部高等植物種類的12%。在各國植物園中,英國皇家植物園有植物2.5萬種,在這些植物中,大約有2700種是受威脅和瀕危的種類。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個植物園中,種植有該州1/3本地植物。南非的一個植物園也種植有該國1/4本地種。如果每個植物園都能達到這樣的指標,全世界隻要300~400個植物園和250個基因庫,就能挽救2萬種植物免遭滅絕。隨著新技術的利用和不斷發展,植物園現有植物數據庫的建立,將會使那些沒有引種的受威脅和瀕危植物,更多的得到植物園的引種和保護。

但是,目前世界上植物園的區域分布還不夠均勻。熱帶地區植物種類最為豐富,但隻擁有230個植物園。另外,許多植物園比較注意引種外來植物,對引種本地植物重視不夠,而且引種的株數少,來源單一,包括的基因型少,因而經常發生種群自交的情況,長此以往,種群必然會逐漸退化。

基因庫

基因庫是離體保存的主要工具,諸如種子、花粉、胚胎、精液、其他繁殖體以及組織培養和細胞培養材料,都可以保存在這裏。由於上述材料保存的要求和方法各不相同,基因庫的貯存設備也就多種多樣。由於保存的材料種類不同,基因庫有不少具體的名稱,如種子庫、細胞庫、精子庫、胚胎庫等。

種子在基因庫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種子幹燥到較低含水量之後,貯藏在-20℃的低溫下,許多種子可以存活百年之久。通常每隔一定時間,比如每隔5年,必須測定每個樣品的萌發變化情況,如果其萌發率下降到預定確定的水平以下,則必須采集新種子。如果種子已經不可能再從野生植株上采得,則必須進行樣品更新,也就是說,用種子播種,培育至開花,然後再從植株上采集新的種子。

現在,世界上已興建了一批保存重要糧食作物品種資源的種子庫,較大規模的有50多家,多半在發展中國家。世界各地種子庫中,登記入庫的作物種子樣本已達300萬個,小麥、玉米、燕麥、馬鈴薯、高粱及水稻等主要作物的90%以上品種資源已被收集和保存起來。另外,有6萬份作物的近緣種的種質樣本也已被收集保存。

在動物離體保存方麵,一批具有現代化管理水平的細胞庫、精子庫、配子庫和胚胎庫已經建成,用超低溫技術成功地保存了一批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的精液、胚胎和組織培養物。

中國遷地保護工作概況

我國現有動物園28個,大型公園中的動物展區147個,共飼養了脊椎動物600多種、10萬多頭。許多瀕危動物如大熊貓、東北虎、華南虎、金絲猴、丹頂鶴和揚子鱷等,已經在動物園中成功繁殖。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原產中國後來在中國消失的動物,如麇鹿、野馬、高鼻羚羊等,又被從國外請了回來。近年來,我國還建立了揚子鱷、中華鱘、達氏鱘、白鰭豚、大鯢及其他瀕危水生動物繁殖中心。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植物園發展很快,至今已有110個。其中,有的是以植物分類、生態為主,如中科院北京植物園、武漢植物園、甘肅民勤沙生植物園等;有的是以植物資源為主,如四川藥用植物園、南京藥用植物園等;有的則以觀賞植物為主,如北京園林局植物園等。我國的植物園共保留了高等植物2.3萬種,其中屬於中國植物區係成分的約有1.8萬種。

我國於1987年建立了國家作物種子庫,用於長期保存作物種子資源。截至1992年,入庫種子資源23萬份。不少作物的近緣種如野生稻、野大豆、野大麥、野荔枝、野茶樹等,已被種子庫收集保存。我國的作物近緣種很多,除上述已保存的幾種外,重要種類還有華山新麥草、三蕊草、擬高粱、沙蘆草、煙豆、野龍眼、林生芒果、新疆野蘋果、莽山野桔、紅沙橙、奶桑、光葉芝麻等,它們的生境日益縮小,遺傳多樣性在急劇減少,亟待收集種子放入種子庫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