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造船(1 / 2)

天湖岸邊的造船廠,到處都是一幅繁忙景象,各種眼花繚亂的造船部件,有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

每一個新物品出現後,遠古人都會認為這是神靈的恩賜,這是神靈眷顧天湖村,這是需要他們用最虔誠的心,跪下來感謝至高無上的神靈。

張立疆也不例外,甚至在一天當中,要對親手製作的幾個新東西磕上幾次頭,喊上幾句讚美神靈的話,順便也詛咒遠古神靈無數次。

磕頭的次數多了,就連咒罵神靈的心情也沒有了,隻希望趕快結束,趕緊幹活。其實,磕頭多了也有好處,預示著造船的速度就能加快。

自從糧食危機解除後,天湖村所有人一心撲在造船上,村民們各盡其職,建造速度想要不快都很難。

富足的糧食,不僅取決於骨飾品的交易,各種武器質量的提升,又讓捕獵變得輕鬆。而改良過的陷阱,還讓捕獲的動物成倍增加,每天都能為天湖村收獲大量獵物。

每天清晨,那些專職狩獵的遠古人,就會去山中查看各處陷阱,再將落入陷阱的獵物扛回來。甚至在相同的陷阱中,還多次搬運獵物。

遠古人永遠不會認為獵物太多,寧可放壞了也不願餓肚子。於是乎,使用泡菜壇子做醃肉,又在古老的天湖村開始盛行。

每家每戶的女人都在做醃肉,統一交給村落負責商貿的祭司們,換取更多生活所需物品。

並不是遠古女人不能進造船廠,這些留守女人需要照顧村落的老人和孩子,隻有空閑時才會去做醃肉。

她們無私的奉獻,或者說是遠古女人地位低下的製度,才讓遠古男人沒有了後顧之憂,全心全力投入遠古的造船事業中。

造船地點選在天湖岸邊,並不是因為這裏能捕魚,而是今後造好大船方便推入湖中。

天湖岸還邊修了建碼頭,將用於今後停靠船隻。張立疆為了保護幹活的遠古人,沒少泡在湖中驅魚避災,每天都是提心吊膽生怕成了魚食。

碼頭選在一處天然形成的岩石壁上,水深足有四五米,水麵高度也有四米,確保今後大船停靠碼頭時,遠古人不會被食人魚攻擊。

大船甲板和碼頭的高度基本一致,否則一高一低,行走在上麵就會不安全。要知道湖裏的食人魚,天天都盼著上麵能掉下來幾個人。

碼頭建成之日,天湖村又是老少婦孺齊聚天湖,引誘湖中的食人魚又蹦又跳,還差點累得半死。

遠古村民們毫無顧慮的站在碼頭上,觀賞近在咫尺的食人魚,享受那種被征服的滿足感,享受驚恐到極點的刺激,同時也在見證他們為之辛勞的成果。

碼頭上,喧鬧的人群和湖中沸騰的食人魚共存,成了天湖有史以來最為奇特的和諧景觀。

遠古人趴在碼頭上觀魚,有些膽大的人還探出身子伸手抓魚,卻被少數彈跳力驚人的大魚啃咬的鮮血淋漓,差點就被拽進湖中變成一堆白骨。

滴血的湖麵,依舊阻止不了熱情高漲的遠古人,他們歡呼著,雀躍著,呐喊著。

隨後又是一係列的祭祀儀式,還在天湖岸邊進行了盛大的燒烤慶祝,遺憾的是沒有鮮美的烤魚。

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村民徒手撈魚的悲劇,在碼頭祭祀儀式之後,張立疆又讓遠古人修建了木圍欄。還假借神靈名義,頒布最為嚴厲的神棍法令,要是今後還有人在湖邊徒手撈魚,直接扔進湖裏喂魚。

其實,張立疆還想在碼頭上放置警示牌,隻是無奈於遠古人不識字。而認字的祭司們又很珍惜自己的小命,不會犯賤去撫摸食人魚尖銳的牙齒。

碼頭建造完畢後,曆時近半年的造船工作接近尾聲,而張立疆卻站在船邊眉頭緊鎖,怎麼才能將大木船推入湖中?

當初規劃船廠和碼頭時,就是看到這個地方有處斜坡,方便大船滑進湖中。卻忽略了沉重的船身,是否能承受住岩石的摩擦。

現在看來就算能將大船推入湖中,湖麵漂的也是一堆散了架的破木頭,很是糾結,很是鬱悶。

思前想後,隻能重新製作船身托架,再鋪設一條鐵軌延伸到湖中。如何將沉重的大船抬到托架上,又會讓人頭疼不已。

耗費半年建造的大船卻無法下水,張立疆急得是滿嘴起泡,恨隻恨當初為什麼就沒想到這些,這不是要耽誤雲村長吃魚嘛。

想要抬起大船,就需要有承重的大型吊架,而原先搭建的支架也僅是支撐船身,無法承受整船吊起的重量。

如果僅憑選用木頭來搭建吊車架,毫無疑問難以吊起沉重的大船,那就必須製作大量的鐵架搭建,又要重新製作模具,重新澆鑄,很是耽誤事。

可是,可是,想要讓大木船下湖,就沒有可是,隻能讓遠古人崛起屁股繼續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