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相遇(1 / 2)

成長的歲月裏,我們譜寫著共同的青春,又獨立的編寫各自的故事,在故事裏,有些人如兩條相交的直線,從不著邊際的兩個方向彙集,又分開,而後越走越遠,有的人如兩條平行線,近在咫尺,卻永遠沒有交集。

1.相遇

金秋九月,開學季。

即將開啟一段人生的新旅程。對於為未知的世界,人們總是充滿了恐懼、興奮、好奇、渴望。帶著這些錯綜複雜的情感,龐月踏上了她高中生涯的公交車。她不知道在未來的三年裏她即將失去或收獲什麼,但她堅信的是經過九曲十八彎才爭取來的機會,就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毫不猶豫的走下去。

在龐月後來的回憶中曾寫道:青春期經過我們身邊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是走心的,在每個人的心裏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它們是我們成長中不可逾越的溝鴻,我們必須經曆。並且這些都影響了我們今後的感情和事業。所以,成長沒有捷徑,青春也沒有遺憾。

那一年中考失利,為了不給家裏增添負擔,龐月堅持選擇了剛剛超出錄取分數線2分的一所二流高中就讀。仿佛是在和自己賭氣,她就要在這所學校裏考上重點大學。

拖著沉重的皮箱和爸爸從這座城市的邊緣輾轉了兩趟公交車才來到這個陌生又充滿朝氣的殿堂,爸爸幫著辦完入學手續以後就要離開了,龐月堅持送他到門口,依然記得那條樹影斑駁的蜿蜒小路上,爸爸語重心長的對她:“以前的都過去了,在這裏重新開始,把心裏的負擔卸下來,和新同學搞好關係。高中和初中不一樣,功課要深的多,別總鑽牛角尖,不會了就問同學和老師。等你媽媽的腳好一點了就來看你,公用電話在門口的傳達室,有事了你就往家裏打電話,知道嗎?”

龐月默默的點點頭,似有千言萬語,卻又無從開口。

爸爸還在繼續著他的囑托,龐月的眼前卻已氤氳朦朧。中考之後,爸媽為龐月的學業奔跑了兩個月,到處托關係,才把龐月弄進這所中等高中。媽媽也在奔波中在一個雨天滑到,造成腳腕骨折,又險些掉入井中,這些對於龐月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踩在鵝卵石的小路上,龐月的腳步有些躊躇,希望永遠都不要走到它的盡頭。那裏有無盡的離愁和不舍,轉回身,將獨自麵對陌生的恐懼與冰冷的床板。

多年後,當龐月每次回憶起父親離去的背影時,都有無盡的哀傷在心底蔓延,多希望那個清瘦而堅毅的背影在那一刻穿越到N年以後,它依然健康如初,能托起一個家庭,疲憊的時候有一個胸膛溫暖她。

再次回到寢室,屋子裏擠滿了家長,有的家長在鋪床,有的家長在收拾衣櫃,和他們打過招呼龐月便埋頭整理衣物。龐月不擅長與陌生的長輩寒暄,抑或說是恐懼,懼怕所有陌生的人和物,這種恐懼讓龐月處世的小心翼翼,說話輕言細語,手和腳無處安放,隻能不停的找事做或是長期的放在口袋裏。衣服領子總是拉到最高處,恨不能把脖子也罩上。以前學過一篇文章叫做《裝在套子裏的人》,覺得主人公的思想和龐月是相通的。“即使在最晴朗的天氣也穿著套鞋和暖和的棉衣,帶著雨傘。”

午飯前,大人們相繼離開了,寢室裏的小夥伴們逐一進行自我介紹:

唐琪:和龐月是一個地方過來的,性格又活躍,龐月屬於活性金屬,單獨放置安靜不易氧化,一旦遇上催化劑即發生激烈反應,她倆是最臭味相投,形影不離。

吳月男:來自另一座城市,人如其名,黝黑而健壯,都叫她小弟。性格沉悶,卻沒主見,喜歡跟在龐月和唐琪身後。

趙晶瑩:高高瘦瘦,性格直爽,是個書呆子,但成績一直不理想;

柳岩:輸事業型的女人,有頭腦,擅長組織與管理,有大姐大的風範,並擔任重要職務:室長。隻是小腦不太發達,經常左腳踩到右腳,把自己絆個跟頭。

還有一文藝女青年方芳:音樂特長生,說話帶著美聲的調調,走路也極優雅端莊,隻是從小跟著奶奶長大,聽多了農村的鬼怪故事,長期被夢魘折磨,每每到了半夜就像經曆了一場生死,偶爾還伴著聲嘶力竭的呐喊和呼救。

相互介紹之後柳岩顯現了她的大姐風範,先帶大家把學校摸了個遍。

“同學們看這裏”柳市長一秒變導遊,“這裏是初中部,後麵那個三層樓就是高中部了,中間將兩樓相連的就不用介紹了,是我們的宿舍樓,二樓男生,三樓女生。”柳岩邊走邊說,儼然一副主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