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患者在用藥,特別是使用針劑時,一定要了解藥物的成分,並說清自己的身體情況,做到明白用藥。有中耳炎的患者,就算在外用眼藥水時也一定要注意一下藥物的成分,不能確定的,最好找專業醫生谘詢,要不然很可能是治了眼睛,傷了耳朵。
(五)噪音性耳聾
任何像木工裝備、鏈鋸、內燃機、重型機械、槍炮聲或飛機聲等強噪聲都有可能導致內耳損傷。射擊、摩托雪橇、飛行和鑽石等活動與噪聲引起的耳聾常有聯係。強噪聲可以導致內耳柯替器的毛細胞消失。即使個體之間對噪聲性耳聾的敏感性不同,但如果在足夠的時間內暴露於足夠強度的噪聲下,幾乎每個人的聽力都將受損。任何超過85dB的噪聲都是損害性的。高頻性耳鳴通常伴有耳聾。聽力減退首見於4kHz,如繼續暴露在噪聲下,則逐漸向較低頻率或更高頻率發展。與大多數感音神經性聾相反,8kHz的損害較4kHz少。爆炸性損傷(聲創傷),能產生同類的感音性聾。
預防噪音性耳聾限製接觸噪聲的時間,降低噪聲源或者將噪聲源與人隔離。如噪聲強度增加,接觸時間應盡量減少以保護內耳不受損害。配戴護耳器如耳道內用塑料耳塞或用充以甘油的護套罩於外耳可減弱傳入的噪聲。
戴助聽器有利於幫助那些噪音性耳聾患者進行正常交談。
保護耳朵
耳朵和眼睛一樣,是人體和外界獲得聯係的重要渠道。孩子的聽力不好,通常是平時不注意保護而引起的。為了保護好孩子的聽力,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1.少挖耳屎。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耳朵內長了耳屎,一定要將它挖個幹淨不可。有時孩子耳內發癢,母親為了止癢,也常常喜歡順手拿出不清潔的發夾、火柴棒、小木棒或用長手指甲等,在孩子的耳道內盲目地掏挖,這樣,病菌很容易進入中耳腔內,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長期流膿,甚至造成鼓膜穿孔,這就影響了孩子的聽力,甚至導致耳聾。耳屎太多可以挖,但必須小心謹慎。
2.慎用耳毒性藥物。有些藥物對於個別具有特殊過敏體質的孩子來說,對耳朵的聽神經有明顯的毒害作用,例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抗生素藥物,即使醫生在為孩子注射上述藥物時,父母也必須仔細觀察孩子的聽力,耳鳴等情況,一旦發生異常,必須馬上告知醫生並停藥治療。要不然,到中毒性耳聾病情明顯時才引起重視,就為時已晚了。
3.避開噪聲。鞭炮的爆炸聲,可引起聽力下降,故當發現有人燃放鞭炮時,應叫孩子站得遠一些,或用手捂住孩子的耳朵。平時一記耳光也會導致耳聾,因為一記耳光產生的高壓力震破鼓膜,會使孩子的聽力終身受損。孩子遊泳玩水時要加強對耳朵的保護,一旦有水入耳,應及時將水倒出,避免誘發耳內感染,損害聽力。
4.及時治療耳病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反複發作的中耳炎,應積極上醫院檢查治療,以控製病情的發展,這能夠減少對今後的聽力影響。必要時還得聽從醫生的意見,做鼓膜修補手術。要不然,經常反複感染、流膿,使耳中腔內的聽小骨受到破壞,發生斷裂、缺損等,將會對孩子的聽力產生嚴重的影響。
鼻子
鼻子包括外鼻、鼻腔和鼻竇3部分。
(1)外鼻包括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外鼻突出於麵部,易受外傷。鼻尖與鼻翼軟組織與皮膚緊緊相連,如果發炎則很疼痛,也是痤瘡、酒渣鼻的好發部位。外鼻的靜脈血集中於海綿竇,如炎症處理不當,可造成海綿竇血檢性靜脈炎等並發症。
(2)鼻腔的前部稱鼻前庭,有鼻毛,並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癤。鼻腔的頂部是顱前窩底部一部分,較薄,與硬腦膜緊緊相連,有嗅神經通過。鼻的內側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豐富的血管網,鼻腔外側壁表麵不規則,有3個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別稱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3)鼻竇有4對,即額竇、篩竇、上頜竇及蝶竇。
①額竇:位於額骨的下部,後壁為一薄骨板與顱前窩相隔,底壁相當於眼眶的內上角,甚薄。發生急性額竇炎時,此處有明顯的壓痛。
②篩竇:位於眼眶與鼻腔外上方之間的篩骨內,由極薄的小骨板組成蜂窩狀小氣房,分前後組。其外側麵與眼眶的內側麵為紙樣板,菲薄如紙,因此篩竇或眼眶炎症可互相感染。
③上頜竇:居於上頜骨體內,為鼻竇最大的一對,其平均容量約13毫升。上頜竇的開口位置較高,不利於引流,故比其它的竇易發炎。
④蝶竇:位於鼻腔後上方蝶骨體內,其頂、外、後壁都靠骨板與顱中窩及顱後窩相隔,與眶尖關係密切,因此蝶竇炎可引起視神經病變。嗅覺的產生。
鼻腔嗅區粘膜主要位於上鼻甲內側麵和鼻中隔部分,小部分可擴展至中鼻甲內側麵和與其相對應的鼻中隔部分。嗅區粘膜包括感覺細胞、支持細胞和基底細胞,感覺細胞接受嗅刺激,它們的突觸聚集成嗅神經纖維,通過嗅球到達嗅覺中樞。固有層內所含的嗅腺,它的分泌物能溶解到達嗅區的含氣味顆粒,刺激嗅毛產生衝動,傳入大腦嗅區產生嗅覺。如嗅溝阻塞、嗅區粘膜萎縮、顱前窩骨折或病變累及嗅覺徑路都會造成嗅覺減退或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