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礎醫學研究犬是目前基礎醫學研究和教學中最常用動物之一,尤其是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的研究。犬的神經、血液循環係統發達,適合做失血性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脂質在動脈中的沉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肺動脈高血壓、腎性高血壓和脊髓傳導實驗及大腦皮層定位實驗、條件反射實驗、內分泌腺摘除實驗,各種消化道和消化腺瘺管等實驗研究。
3.藥理學、毒理學實驗常用於藥物臨床前的各種藥理實驗研究,如藥理實驗、藥物代謝實驗、毒性實驗等。
4.非傳染性疾病研究如蛋白質營養不良、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糖原缺乏綜合征、先天性白內障、遺傳性耳聾、血友病、先天性心髒病、先天性淋巴水腫、家族性骨質疏鬆、視網膜發育不全、黑頭粉刺病、淋巴肉瘤、紅斑狼瘡病、周期性中性白細胞減少症,軟骨發育不全、胱氨酸尿症、腎盂腎炎、青光眼等疾病的研究。
5.傳染病學研究如利用犬製作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等動物模型,細菌性疾病如鏈球菌性心內膜炎、牛型或人型菌株所致結核病、霍亂的動物模型。寄生蟲病如犬惡絲蟲病、十二指腸鉤蟲病、日本血吸蟲病、華支睾吸蟲病等動物模型。
6.腫瘤學研究如雌犬乳房混合型腫瘤、皮膚的基底細胞和腺體腫瘤、黑色素瘤及骨肉瘤、白血病、扁桃體癌、腸淋巴肉瘤、睾丸腫瘤、雌性纖維平滑肌瘤、甲狀腺腫瘤等動物模型。
7.行為學以及精神病研究將犬隔離飼養的辦法,建立隔離與抑鬱症的模型。其他,如神經官能症、狂躁抑鬱型精神病等動物模型,條件反射動物模型。
8.老年學研究犬可作為老年和老化機製研究的實驗動物,如骨骼老化、關節炎、造血係統老化、慢性腎炎和腫瘤。犬易發老年性癡呆的神經炎斑,犬也是老年性白內障、老年性耳聾的常用模型。
9.慢性實驗研究由於犬可以通過短期訓練很好地配合實驗,所以非常適合於進行慢性實驗。如條件反射實驗、各種實驗治療效果實驗、毒理學實驗、內分泌腺摘除實驗等。犬的消化係統發達,與人有相同的消化過程,所以特別適合於做消化係統的慢性實驗。如可用無菌手術方法做成唾液腺瘺、食管瘺、腸瘺、胰液管瘺、胃瘺、膽囊瘺等來觀察胃腸運動和消化吸收、分泌等變化。
三、飼養管理
(一)性別鑒定
犬的性別鑒定很容易,隻需要觀察暴露在體表的生殖器官就可分辨雌雄,雄犬有睾丸和陰莖,雌犬有乳頭和陰道。
(二)配種
根據體形、毛色選擇健康、發育良好的犬作為種犬。按雄:雌=1:(4~6)的比例留種。雄犬的年齡為1.5~2年,雌犬年齡為1~1.5年(第2次發情以後)可以交配。種犬需經過調教。建立終身記錄卡(來源,父母,體重,出生年月,性別,名字號碼,繁殖交配記錄,健康記錄等)。一般1雄與2~3雌同場飼養。在雌犬發情季節,雄犬需單籠飼養。
犬出生後280~400天可以發情,多數在每年春秋單次發情。雌犬發情期可分為:發情前期和發情期。發情前期外陰紅腫,並有血液同黏液排出,開始不安,陰道塗片有多量紅、白細胞和有核上皮細胞。此期為7~9天,進入發情期。此期年齡較大的犬開始不太明顯,因此要避免忽略而錯過交配日期。發情期外陰紅腫,排出血性分泌物,顏色明顯變淡,呈現不安,爬跨其他雌犬。當雄犬爬跨交配時,雌犬主動下塌腰部,尾巴歪向一側接受交配。此期可持續6~10天。陰道塗片可見紅細胞明顯減少,無核角質化上皮細胞增加。排卵一般在發情期開始1~2天內。
在發情前期,見血性分泌物開始9~12天(也就是發情期第2~4天),將雌犬和雄犬牽入交配場地(無其他犬的場地),讓其自然交配,一般並不困難。如第1次交配的雌犬,最好用項鏈牽著,協助固定,以便交配順利完成。一般交配一次即可受孕,但為了提高受孕機會,隔日或次日再配一次。犬雖在發情期1~2天排卵,但卵第一極體在排卵時尚未排出(這是很特別的,卵在此時尚未成熟),所以要數日後脫去極體,才能受精。這也是選擇在第2~4天交配的原因。
(三)妊娠
犬的妊娠期平均為62天,範圍為58~64天。初次交配的雌犬,妊娠15~20天後,胸部乳頭紅脹。妊娠40天稱為重孕犬,腹部漸大、食欲增加、不好動,要安靜,少給外人參觀。50天後進產房,備好產床、產箱,使之適應。
(四)分娩
妊娠50天起,每天要仔細觀察。分娩當天外陰和乳房腫脹,食欲明顯減少或拒食。分娩後咬斷臍帶,舔去仔犬身上的黏液。產仔8隻以上時,雌犬消耗體力太多,有的仔犬身上黏液不能舔淨而窒息或凍僵致死。此時,應有人協助分娩,產程為4~12h。
(五)哺乳
新生仔犬能自行吮奶。雌犬乳頭8~10個,哺乳能力有限,大型犬可哺10隻仔犬,超過此數則可考慮寄養或人工哺乳。如雌犬哺乳能力強,也可全部由雌犬哺乳。仔犬出生後25天可訓練其自食軟飼料。30日齡時,仔犬須驅腸道寄生蟲(主要是蛔蟲),50~60天離乳。
(六)飼養
1.飼養環境犬吠聲大,需單獨養在一個獨立區域,為了排除犬吠聲對周圍環境的幹擾,在不影響實驗的情況下可采用破壞聲帶手術來減低犬吠聲。室內飼養應注意隔音設備。飼養方式可采用散養和籠養。生產群、待用犬可散養,需要向陽、有運動場的房舍,一般每舍不超過10隻。仔犬和實驗用犬可籠養。
犬喜動,應定期讓犬活動,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運動時可曬太陽促進犬體內合成維生素D,幫助鈣、磷的吸收。同時可進行適當調教,以便給實驗和飼養人員工作方便。
2.飼喂與營養犬是肉食性動物,但是長期與人類共同生活中,逐漸習慣於雜食。犬的飼料多樣,可用顆粒飼料,也可喂煮熟的米飯、窩窩頭等,應注意全價營養,喂食量按體重計算,顆粒料按體重的4%供給,成年犬每日分2次喂飼,幼犬可每日3次。保證供給充足的飲水,自由飲用。
(七)管理
1.清潔衛生保持環境衛生清潔,注意冬天保暖夏天防暑。每天打掃糞便,進行地麵衝洗,洗刷食盒和飲水盆。經常刷、梳犬毛,除去浮毛和汙物,夏天可給犬洗澡。要經常性地檢蟲和驅蟲。
2.檢疫做好隔離檢疫工作,新購入犬需有檢疫和注射狂犬疫苗證明,隔離飼養21~26天,此期間做臨床觀察和血液檢查、驅蟲等工作,對沒有注射狂犬疫苗的要進行補注射。
3.管理應注意編耳號,建立檔案卡,保健卡,計劃繁殖,專人專職護理等。
第七節 貓的生物學特性、應用及飼養管理
貓(Felis domestic)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哺乳綱(Mammalia),食肉目(Carnivora),貓科(Felidae),貓屬動物。染色體2n=38.貓和人類在一起已生活了很長時間,其祖先及演化史尚難下定論。貓自19世紀末開始用於動物實驗。為提高實驗用貓的質量,近年來,不少國家開始進行專門的飼養繁殖。有的國家已進行純化和培育出了無菌貓、SPF 貓。我國也有一些單位進行了專門飼養,開展了品種固定工作。
一、生物學特性
(一)一般特性
1.性情與行為貓性情急躁,本性凶惡,感適宜時善叫,遇到威脅時弓背。貓一般喜愛孤獨而自由的生活,除發情和交尾外,很少三五成群在一起棲息。這給繁殖和飼養帶來一定的困難。貓的典型行為特點為聰明,性格孤獨、自私而且易嫉妒,行動敏捷,善跳躍。正常情況下,經調教對人有親切感,非常溫馴。貓生性謹慎,對周圍環境的變化特別敏感,對於陌生人或環境十分多疑,因而在環境改變的情況下,應使貓適應後,在進行實驗。
2.飼養環境貓喜愛舒適、明亮、幹燥的環境,白天不願躲在陰暗的角落,舍內開放飼養的貓,常臥在有陽光的陽台或窗台上。貓愛清潔,講衛生,一般不隨地大小便,有在固定地點大、小便的習慣,便後立即掩埋。對籠養貓,在飼養籠的一角,放置盛有鋪墊物(沙土、鋸末、碎吸水紙等)的便盆,即可收集貓的全部大、小便。
3.梳理被毛貓總是在吃食後或玩耍後,以及運動後或睡醒後開始梳理被毛。舌頭舔被毛,刺激了皮膚毛囊中皮脂腺的分泌,使毛發潤滑有光澤,不易被水打濕,並能舔食到少量的維生素D,促進骨骼的正常發育。運動後,貓體內產生的熱量需要散出,用舌頭將唾液塗到皮毛上,利用唾液中的水分蒸發而散熱,是一種調節體溫的方法,可以降溫解暑。同時,還能促進毛發新生,去除體表寄生蟲,有利於健康。
4.習性貓很怕水,身上不讓有一點水,它決不會自動到水裏遊泳,但貓愛洗澡。貓最喜歡人用手輕撓它的下頜,不論怎樣生疏或不馴良的貓,輕撓它的下頜,它就會俯首馴服,但是,貓很害怕撓它的尾根,如果撓尾根,會立即逃走,或者用爪子反撲。
5.睡眠貓一天中有半天處於睡覺狀態,貓在一天中有14~15h在睡眠中度過,還有的貓要睡20h以上,所以貓就被稱為“懶貓”。但是,貓不像人那樣集中的睡,而是分成數次睡,所以,貓在夜裏任何時候都可以起來。研究表明,貓的睡眠中有3/4是假睡,即是打盹兒。所以,看上去一天十幾個小時貓都在睡覺,其實熟睡的時間隻有4h。
6.貓善於爬樹,不善於下落雖然貓運動神經發達,善於爬高,但卻不善於從頂點下落。能上,不能下。經常是一邊心驚地往後仰,一邊哆嗦地往下爬,如果到地麵的距離短,就往下跳,如果高,它會發抖,就像所謂的恐高症。
7.貓的胡須貓的嘴的兩側、眼、臉頰、下巴等四處長著胡須。胡須根部布滿神經,輕微的動靜都能察覺,而且連氣流、風向都知道。貓幾乎不會猛地撞上什麼東西或者東張西望時會踩空,貓的胡子是把尺子。
8.成年貓每年在春夏和秋冬交替的季節要各換一次毛,以適應氣候的變化。貓最適宜的溫度為20(18~21)℃,相對濕度為50%左右。
9.貓屬於肉食性動物貓利用發達而尖銳且能伸縮的爪捕食其他動物,常窺視和迅速捕捉鼠類、鳥類、爬行類、魚類、昆蟲類動物為食。
10.壽命貓的壽命一般為8~14年。
(二)解剖學特點
1.成年貓體長一般40~50cm(不計尾長),雄性體重3~4kg,雌性體重2~3kg。出生時90~120g,1個月齡350~450g,2個月齡750~850g,3個月齡1100~1300g,6個月齡2300~2800g。雌貓在3月齡以內生長發育較雄貓略慢,3月齡後,差距逐漸加大。
2.貓全身骨骼包括頭骨、軀幹骨與四肢骨。貓有殘存鎖骨的痕跡,脊椎骨包括頸椎7塊、胸椎13塊、腰椎7塊、薦椎3塊、尾椎22~23塊。肋骨13對,包括9對真肋、3對假肋、1對浮肋。前肢5趾,後肢4趾,爪發達而尖銳,呈三角勾形,能伸出和縮進。貓在休息和行走時爪縮進去,捕鼠時伸出來,以免在行走時發出聲響,爪被磨鈍。貓的趾底有脂肪質肉墊,因而行走無聲,捕鼠時不會驚跑鼠。趾墊間有少量汗腺。
3.幼貓的乳齒齒式為2(I3/3,C1/1,P2/3,M0/0)=26,成年貓的齒式為2(I3/3,C1/1,P3/3,M1/1)=32,通常上頜的後假臼齒和下頜的第一真臼齒特別粗大。犬齒特別發達,尖銳如錐,適於咬死捕到的鼠類,臼齒的咀嚼麵有尖銳的突起,適於把肉嚼碎;門齒不發達。口邊有觸須,具有感覺功能。
4.貓舌的結構是貓科動物所特有的,表麵布滿無數絲狀的突起乳頭,被有較厚的角質層,呈倒鉤狀,便於舔除附在骨上的肉。
5.內髒貓為單室胃,盲腸細小。其腸管長度與家兔相比,小腸1:2,盲腸1:20以上,結腸約1:8,直腸約1:1,腸壁較兔厚,具有明顯的食肉動物的特征。胸腔較小,腹腔很大。盲腸細小,隻能見到盲端有一個微小突起,腸壁較厚。貓的大網膜非常發達,重約35g,不但起固定保護胃、腸、脾、胰髒的作用,而且還能保溫,所以貓很耐寒。肝分5葉,即左中葉、左側葉、右中葉、右側葉和尾葉。肺分7葉,左3葉,右4葉。雌貓有4對乳頭,具雙角子宮。雄貓的陰莖隻是勃起時向前,而排尿時,尿向後方排出。
6.血循環係統貓的循環係統發達,血壓穩定,血管壁較堅韌,對強心苷較敏感。紅細胞大小不均勻,細胞邊緣有一環狀灰白結構,稱為紅細胞折射體(RE),正常情況下,10%的紅細胞中有RE體。血型有A、B、AB型。
7.貓的大腦和小腦發達其頭蓋骨和腦的形態特征固定,對去腦實驗和其他外科手術耐受力較強。此外,貓的平衡感覺、反射功能發達,瞬膜反應敏銳。
8.貓的眼睛與其他動物不同,它能按照光線的強弱靈敏地調節瞳孔,白天光線強時,瞳孔收縮直到垂直成線狀,晚上光線弱時,瞳孔散大,便於在黑暗中捕食鼠類。
9.貓的聽覺敏銳,外耳郭可向前、側、後做約180°的轉動,以捕捉最微弱的聲音。它的聽力超過人們的2倍以上,能區別距離15~21m的相似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