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火焰山(2 / 2)

漫長的七個小時終於到了,我們下了高速來到一個縣城,於是蕭炎決定帶著我們去小飯店吃一頓。下了車,發現身上穿著厚衣都覺得熱了起來,這裏的溫度似乎很高。後來查了一下,這裏的溫度將近20度,冬天有這個溫度真的太幸福了。

蕭炎對著我們說:“這裏這麼高的溫度,主要是火焰山的原因,因為那是一座活火山。不過很奇怪,幾百年都沒有辦法。這次可以有機會調查了,或許能查出火焰山為什麼不會爆發。”

眾人去了一家店飯店,發現飯店生意挺好的,人挺多的。不過發現一張紙,似乎在介紹火焰山。

“火焰山脈位於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山勢呈東西走向。古書稱火焰山為“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它由紅色砂岩構成,海拔500米左右,素來以高熱而聞名。這裏荒山禿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烈日當空,地氣蒸騰,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閃光,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火焰山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吐魯番盆地的氣溫之高眾所周知,而火焰山則稱得上是中國最熱的地方。 火焰山夏季最高氣溫高達47.8C,地表最高溫度高達70C以上,沙窩裏可烤熟雞蛋,不過晝夜溫差也相對很大,當地有民諺道:“早穿棉,午穿紗,守著火爐吃西瓜。”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穀,主要有桃兒溝、 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穀中卻綠蔭蔽曰,風景秀麗, 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山運動期間。然而關於它的形成,還是民間傳說最為動人,也最有趣味。

高昌古城曆史悠久,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漢代,漢唐以來,高昌是連接中原、中亞 歐洲的樞紐。經貿活動十分活躍,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後經由高昌傳 入內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高昌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躍最發達的 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薈萃的寶地之一。

火焰山有其獨特的地貌與自然條件,而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傳 說故事也給這座奇山增添了濃鬱的神話色彩。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位於吐魯番盆地北緣的 火焰山,雖然高度並不起眼,卻堪稱是吐魯番最有名的山脈 之一。《西遊記》中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使得火焰山名聞遐邇,充滿了古老的神話情結。

火焰山脈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山勢呈東西走向。古書稱火焰山為“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它由紅色砂岩構成,海拔500米左右,素來以高熱而聞名。這裏荒山禿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烈日當空,地氣蒸騰,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閃光,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火焰山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吐魯番盆地的氣溫之高眾所周知,而火焰山則稱得上是中國最熱的地方。 火焰山夏季最高氣溫高達47.8C,地表最高溫度高達70C以上,沙窩裏可烤熟雞蛋,不過晝夜溫差也相對很大,當地有民諺道:“早穿棉,午穿紗,守著火爐吃西瓜。”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穀,主要有桃兒溝、 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穀中卻綠蔭蔽曰,風景秀麗, 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山運動期間。然而關於它的形成,還是民間傳說最為動人,也最有趣味。明人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在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寫了“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的故事,據說這火焰山的形成,乃 是孫悟空惹下的禍事。他當年大鬧天宮的時候,一腳把太上老君的 煉丹爐從天庭踢到了凡間,墜落於此,便形成了火焰山。

在火焰山的南麓,還有著名的高昌古城的遺址,維吾爾語稱亦都護城,即“王城”之意,因為此城為高昌回鶻王國的都城,故名。 它位於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河三角洲,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重要門戶。

高昌古城曆史悠久,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漢代,漢唐以來,高昌是連接中原、中亞 歐洲的樞紐。經貿活動十分活躍,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後經由高昌傳 入內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高昌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躍最發達的 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薈萃的寶地之一。

火焰山有其獨特的地貌與自然條件,而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傳 說故事也給這座奇山增添了濃鬱的神話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