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著,運動的形式有機械運動、分子熱運動、電磁運動等。物質的運動都表現為能量的交換和轉化。這種物質能量的交換和轉化,構成了物理環境。人類生存於所適應的物理環境,也影響著這種物理環境。研究物理環境同人類的相互作用的科學稱為環境物理學。它是環境科學的一個分支。

20世紀初期,人們開始研究聲、光、熱等對人類生活和工作的影響,並逐漸形成了在建築物內部為人類創造適宜的物理環境的學科——建築物理學。

20世紀50年代以後物理性汙染日益嚴重,不僅在建築物內部,而且在建築物外部,對人類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危害,促使物理學的各分支學科,如聲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力學等開展對物理環境的研究,並取得一定成果,在此基礎上,逐漸彙集、形成一個新興的邊緣學科——環境物理學。

環境物理學,主要是研究聲、光、熱、加速度、振動、電磁場和射線對人類的影響及其評價,以及消除這些影響的技術途徑和控製措施。目的是為人類創造一個適宜的物理環境。

物理性汙染同化學性汙染和生物性汙染是不同的。化學性汙染和生物性汙染是環境中有了有害的物質和生物,或者是環境中的某些物質超過正常含量。而引起物理性汙染的聲、光、熱、電磁場等在環境中是永遠存在的,它們本身對人無害,隻是在環境中的量過高或過低時,才造成汙染或異常。

例如,聲音對人是必需的,但是聲音過強,又會妨礙或危害人的正常活動。反之,環境中長久沒有任何聲音,人就會感到恐怖,甚至會瘋狂。

物理性汙染同化學性汙染和生物性汙染相比,不同之處還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一是物理性汙染是局部性的,區域性或全球性汙染現象比較少見;二是物理性汙染在環境中不會有殘餘物質存在,在汙染源停止運轉後,汙染也就立即消失。

物理環境和物理性汙染的特征決定了環境物理學的研究特點。物理環境的聲、光、熱、電等要素都是人類所必需的,這決定了環境物理學不僅要研究消除汙染,而且要研究適宜於人類生活和工作的聲、光、熱、電等物理條件;物理性汙染程度是由聲、光、熱、電等在環境中的量決定的,這就使環境物理學的研究同其他物理學科一樣,注重物理現象的定量研究。

環境物理學根據研究的對象可分為環境聲學、環境光學、環境熱學、環境電磁學和環境空氣動力學等分支學科。但總的說來,因為環境物理學是正在形成中的學科,它的各個分支學科中隻有環境聲學比較成熟。

環境聲學的任務是為改善人類的聲環境,研究人所需要的聲音和人所不需要的聲音——噪聲,尤其是研究噪聲的產生、傳播、評價和控製,以及對人類的生活和工作產生的影響和危害等。

聲音是由固體振動、液體或氣體的不穩定流動以及與固體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有關振動的產生、傳播、測試、評價以及采取隔振、防振等措施以消除其危害,也是環境聲學的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