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籟之音——無線電廣播(1 / 2)

1906年聖誕節前夕的一天晚上,大約8點鍾左右,新英格蘭附近幾艘輪船上的無線電報務員突然從耳機裏聽到一個男人的說話聲,講的是《聖經》“路加福音”中的聖誕故事。接著耳機中又傳來一首優美的小提琴曲和祝大家聖誕快樂的聲音。幾分鍾後。聲音消逝了,耳機裏重新響起莫爾斯電碼那熟悉的滴答聲。這意外的聲音使收聽到它的無線電報務員既驚異又興奮,他們誰也沒有想到,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無線電廣播,主持這次曆史性廣播的是美籍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自此以後,一個新的通訊時代便開始了。

費森登曾在美國新澤西州的愛迪生實驗室工作過,並在幾所大學裏講授過電力工程學。他不僅對剛剛問世的無線電技術有著透徹的了解,而且長期以來一直夢想著把人的聲音通過無線電播送出去。1900年,費森登為美國國家氣象局進行無線電實驗時就開始考慮有聲廣播的問題了,他要用人富有變化的聲音去代替電報枯燥呆板的滴答聲。

兩年後,在匹茲堡兩位金融家的讚助下,費森登在馬薩諸塞州的布蘭特羅建起無線電廣播實驗室,開始了實現自己夢想的艱難曆程。他把自己關在試驗室裏,整天與電線、管子、電池、天線打交道,試圖利用電磁波把人的聲音傳播到遠方。

大家都知道,馬可尼和波波夫發明的無線電報,是利用產生電火花的方式發射出電磁波,但是電火花隻能持續很短的時間,因此要用這種方法得到穩定的長時間連續發射的電磁波,是不可能的。這樣一來,怎樣產生一種把聲音傳到遠方去的電磁波,就成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電磁波的頻率比一般交流電的頻率要高成百上千倍,甚至幾萬倍,而一般發電機隻能產生出低頻交流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費森登進行了反複實驗,花了很大氣力,發明了高頻發電機,利用它產生的高頻振蕩電流來發射電磁波。這樣,就可以應用電話機和麥克風的原理,將聲音的強弱轉換成電流的強弱,然後再將其載到高頻電流上去,隨電磁波一起傳送出去。

但接下來的問題是,從電磁波接收來的交變電流,因為頻率很高,流過受話器時都消失了,不能推動耳機或揚聲器工作。正當費森登的實驗舉步維艱時,美國物理學家德福雷斯特,於1996年發明了一種可以把人的聲音傳送出去的真空管——真空三極管,並於1907年獲得專利。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放大功能,可以將弱電流放大成強電流,解決了無線電的接收問題。真空三極管的發明和應用,等於給無線電裝上了心髒,很快它就成了一切無線電收音機通用的標準真空管。

德福雷斯特還用三極管製作成功了電子管振蕩器。它所產生的高頻電磁波,要比費森登的高頻發電機產生的電磁波的性能高很多,解決了無線電的發送問題。後來,德福雷斯特又把若幹個放大三極管級聯起來,製成了多級放大器,再給電子管振蕩器安裝上多級放大器,製成了強力無線電發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