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哺乳綱(2)(1 / 3)

抹香鯨屬於鯨目齒鯨亞目抹香鯨科,又叫真甲鯨,體長18~25米體重20~25噸最大者達60噸,是齒鯨類中個頭最大的一種。它體色呈灰黃色,頭部特別大,呈楔型,占體長的1/3,身作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於捕殺。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它是齒鯨類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雄性體長18~23米,體重60~100噸。身體的背麵為暗黑色,腹麵為銀灰或白色,頭部特別大,幾占體長1/4~1/3。上頜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頜較細而薄,前窄後寬,與上頜極不相稱。有20~28對圓錐形的狹長大齒,每枚齒的直徑可達10厘米,長約20多厘米。噴水孔在頭部前端左側,隻與左鼻孔通連,右鼻孔阻塞,但與肺相通,可作為空氣儲存箱使用,呼吸時噴出的霧柱以45°角向左前方傾斜。無背鰭,鰭肢較短,尾鰭寬大,寬約360~450厘米。

白暨豚

白暨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又稱白豚、白鰭豚、白旗。它屬於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鯨目,齒鯨亞目。原屬淡水豚科,20世紀70年代末,根據中國科學家周開亞教授的建議,單獨設立了白暨豚科。為我國特產的一種小型鯨。體呈紡錘形,長1.5~2.5米,重可達230公斤。吻部狹長,約30厘米,前端略上翹。噴氣孔縱長,位於頭頂左側。眼極小,在口角後上方。耳孔呈針眼狀。背鰭三角形,鰭肢較寬,末端鈍圓,尾鰭呈新月形。身體背麵淺藍灰色,腹麵白色。白暨豚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及與其連通的洞庭湖、鄱陽湖、錢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對或10餘頭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處活動。喜歡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節,集群行為就更明顯。每群一般2~6頭。其活動範圍廣,但對水文條件要求較高,經常在一個固定區域停留一段時間,待水文條件發生改變後,又遷入另一地域。它們多以魚類為食。白暨豚兩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時體長80厘米左右。白暨豚壽命可達30多年,雌獸一般在6歲達到性成熟,雄獸為4歲。成年白暨豚每年發情兩次,分別在3月至5月,8月至10月。孕期為10至11個月,一胎一仔,偶有兩仔。野生狀態下,成年白暨豚雌雄比例為1:1,但雌獸懷孕率一般僅為30%,自然繁殖率很低。

海豚

海豚屬於哺乳綱、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通稱海豚,共有近62種,分布於世界各大洋。體長1.2~4.2米,體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頜各有約101顆尖細的牙齒,主要以小魚、烏賊、蝦、蟹為食。海豚喜歡過“集體”生活,少則幾頭,多則幾百頭。海豚是一種本領超群、聰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動物。經過訓練,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腦是動物中最發達的。人的大腦占本人體重的百分之二點一,海豚的大腦占它體重的百分之一點七。海豚的大腦由完全隔開的兩部分組成,當其中一部分工作時,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可終生不眠。海豚是靠回聲定位來判斷目標的遠近、方向、位置、形狀、甚至物體的性質。有人做試驗,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攪渾,它們也能迅速、準確的追到扔給它的食物。海豚不但有驚人的聽覺,還有高超的遊泳和異乎尋常的潛水本領。據有人測驗,海豚的潛水記錄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潛水衣,隻能下潛20米。至於它的遊泳速度,更是人類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公裏,相當於魚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浣熊

浣熊是優秀的“遊泳健將”屬於哺乳綱,食肉目,浣熊科,全部產於美洲。浣熊分布於美洲的熱帶和溫帶地區,浣熊屬包括7種動物,模式種浣熊產在北美和中美,食蟹浣熊產在哥斯達黎加至南美洲北部地區,其餘5種產在各個島嶼上。體粗,肢短,尾長。浣熊體長一般在42~60厘米之間,尾長20~26厘米。它們的腳覺發達,經常用前爪捕食和吃食,使用前爪幾乎同猴子一樣靈活。浣熊常常把捕到的食物放在水中洗去泥沙,因而得名“浣熊”。它全身的毛由灰、黃、褐等色混雜在一起,臉上有黑色的斑毛,眼睛的周圍有一圈黑毛,就像戴著一副太陽鏡似的。它的尾部上有五、六個黑白相間的環紋。浣熊經常在樹上活動,巢也築在樹上。當受到黑熊追蹤時它就會逃到樹梢躲起來,到了冬天北方的浣熊還要躲進樹洞去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