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濤翻卷,一連八九天,我兩眼見不到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有遇到過時間這麼長、這麼狂烈的風暴。”
17世紀,人們認為船舶神秘失蹤的原因是海盜襲擊,可是岸上從來沒有發現過船隻的殘片和船員的屍體。
到了19世紀,海盜幾乎絕跡,可是船舶依然失蹤。
1925年4月18日,日本貨船“來福丸”號滿載著小麥從波士頓出港。不久,北麵出現了低氣壓,船員把羅盤刻度向南回轉,經過百慕大群島海域,進入了平靜的海區。然而不久,“來福丸”號下落不明了。事後,不用說船員的遺體,連船的一點點殘骸也沒有找到。
這種災難同樣降臨在美國海軍運輸船“塞克魯普”號上,這是一艘19000噸的大船。它連同它的309名乘員,同樣在百慕大三角區下落不明……
有人統計,迄今為止,已有30餘架飛機,1000多艘艦船(包括潛水艇)在此三角區內失蹤,1000餘人下落不明。
因為所有事故的當事人,沒有一個生還的,在事後又沒有一次找到殘留物體,所以這些奇怪的事故,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有人就為這個地區起名叫“魔鬼三角區”、“死亡三角區”。在眾說紛紜當中,有人又聯想到19世紀末,在這裏曾出現過的兩隻無人船。1872年11月7日,從紐約駛出了一艘名叫“瑪麗·塞勒斯特”號的船,一個月後,12月5日,人們看見它仍然掛著帆,漂浮在海上,但是船上一個人影也不見了。在此之前,在巴哈馬群島附近,人們找到了一艘失蹤了許久的法國船“羅薩利”號,船上的人也全部失蹤……於是,對這個“魔鬼三角區”,人們就用各種荒謬的故事來渲染它,又借了好奇的人的口廣為傳播;因此多年來,這個地區一直具有神秘而恐怖的色彩。
(4)真實的記錄
有人說,所謂百慕大三角區的神秘失蹤案不過是人們編造出來的現代神話,是少數人獵奇的傑作,完全不可信。但是,下麵的真實記錄卻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在這個神秘的地區到底發生了哪些事,而且這僅僅是一小部分影響較大的典型事件的記錄。
多災多難的神秘海域
1969年7月30日,西班牙各家報紙都刊登了一條消息,國內一架“信天翁”式飛機於29日l5時50分左右在阿爾沃蘭海域失蹤。
人們得到消息後,立即到位於直布羅陀海峽與阿爾梅裏亞之間的阿爾沃蘭進行搜索。由於那架飛機上的乘員都是西班牙海軍的中級軍官(上校和中校),所以軍事當局相當重視,動用了10餘架飛機和4艘水麵艦船。當人們搜尋了很大一片海域後,隻找到了失蹤飛機上的兩把座椅,其餘的什麼也沒發現。
在這次事故發生前兩個月,即同年的5月15日,另一架“信天翁”式飛機也在同一海域莫名其妙地進入了大海。
那次事故發生在18點左右,機上有8名乘務員。據目擊者說,那架飛機當時飛行高度很低,駕駛員可能是想強行進行水上降落而未成功。機長麥克金萊上尉僥幸還活著,他當即被送往醫院搶救。盡管傷勢並不重,但他根本說不清飛機出事的原因。
人們還在離海岸大約一哩的出事地點附近打撈起兩名機組人員的屍體。後來幾艘軍艦和潛水員又仔細搜尋了幾天,另外5人卻始終沒找到。
據非官方透露的消息說,那次飛行本來是派一位名叫博阿多的空軍上尉擔任機長的,臨起飛才決定換上麥克金萊。這樣,博阿多有幸躲過了那次災難。然而好運並沒能一直照顧他。時隔兩個月,已被批準休假的博阿多再次被派去擔任“信天翁”式飛機的機長。這次,他回不來了。
這一事實促使人們得出結論說,這是兩起一模一樣的飛機遇難事故——兩架相同類型的飛機,從同一機場起飛,由同一個機長(博阿多)駕駛,去執行同一項反潛警戒任務,在同一片海域遇上了相同的災難。但誰也無法解釋,失蹤的“信天翁”式飛機發回的最後呼叫“我們正朝巨大的太陽飛去”,究竟意味著什麼。
西地中海“死亡三角區”的三個頂點,分別是比利牛斯的卡尼古山,摩洛哥、埃爾及利亞、毛裏塔尼亞共同接壤的延杜夫,再加上加那利群島。在這片多災多難的海域,不斷發生著飛機遇難和失蹤事件。
1975午7月11日上午10點30分,西班牙空軍學院的4架“薩埃塔式”飛機正在進行集結隊形的訓練飛行。突然一道閃光掠過,緊接著,4架飛機一齊向海麵栽了下去。
附近的軍艦、漁船以及潛水員們都參加了營救遇難者和打撈飛機的行動。他們很快就找到了5名機組人員的屍體。但是這4架剛剛起飛幾分鍾的飛機為什麼要齊心合力朝大海撲去呢?西班牙軍事當局對此沒有做任何解釋,報界的說法是:“原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