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德國邊陲城市弗賴堡西南部大約100千米處,有一座名叫康斯坦茨的小城。這裏山巒起伏,德國境內最大的內陸湖博登湖就坐落這裏。相傳公元4世紀時,古羅馬皇帝康斯坦茨在博登湖西麵的萊茵河入口地區,建起了一個要塞,康斯坦茨城便由此而得名。
菲迪南德·齊伯林1838年7月8日,這裏的一戶貴族家庭裏誕生了一個名叫菲迪南德·齊伯林的小男孩。他從小接受私人教師的教育,對新事物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17歲時,他進入了路德維希堡陸軍學校學習。
1863年2月,齊伯林前往美國,以美國北方聯盟軍事觀察員的身份,密切觀察當時正在進行的南北戰爭。在此期間,他在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完成了一次繩索式熱氣球的升空。所謂繩索式,就是在熱氣球的下端用一條長長的繩索將其固定在地麵。盡管用這種方法乘坐熱氣球不能盡興,卻讓年輕的齊伯林頭一次升到了700米空中,那如同鳥兒空中翱翔的體驗和極目千裏的美妙感覺,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1870年,普魯士與法國開戰,齊伯林仍然擔任觀察員。在巴黎被困期間,他發現法國人利用熱氣球對德軍陣地進行軍事偵察,還可以借此保持與後方之間的聯絡。齊伯林覺得熱氣球在軍事上的用途不可估量,同時他也發現熱氣球尚需改進的地方還有不少,比如它的軟式結構就是一個問題。
1874年4月25日,齊伯林第一次在日記中寫下了他要建造硬式飛艇的構思。但是,這個構思的實施卻是在16年後開始的。那時候,齊伯林已經52歲,以陸軍中將的身份解甲歸田,立即投入到了對於飛艇的研究中。製造飛艇的靈感最初來自於他的一位朋友。當時德國的鐵路還不發達,這位朋友一直在考慮如何用其他方式加快郵寄速“齊伯林”1號飛艇度。於是,齊伯林打算幫助他設計一個空中貨車。早期的熱氣球隻能隨風飄移,不能由人控製方向,而齊伯林設計的空中貨車既可以由人駕駛,又可以改變飛行方向,還可以隨意裝卸貨物。
齊伯林向大學的教授們說了自己的想法,卻遭到眾口一詞的否定,特別是聽說齊伯林要製造28米的大飛艇計劃,教授們都認為那是根本行不通的。但是,齊伯林的決心毫不動搖,對自己的空中貨車設計方案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終於在1894年得到了“可轉向飛行器”的生產專利。遺憾的是,就在這一年,威廉二世皇帝委托的評議委員會否決了飛艇的項目,隻有德國工程師協會中的一個評定委員會在1896年對齊伯林的飛艇項目給予了肯定。
為了能讓自己的構思變成現實,齊伯林義無反顧地辦起了工廠,從1899年7月8日開始建造他的第一艘空中飛艇“齊伯林1號”。這是一條鋁構架的籃子形狀的硬式飛艇,鋁構架上包著棉布,構架裏麵放著16個氫氣袋,氫氣袋由襯有橡膠的布製成。還裝有16馬力的汽油發動機,用來推動鋁製螺旋槳。
1900年7月2日,這是博登湖畔居民感到榮耀的日子。就在這一天的傍晚時分,“齊伯林1號”在62歲的齊伯林和他的同事們的操縱下,從湖麵上緩緩地升起來了。這是一條128米長的巨型“雪茄”,它以時速30千米的速度飄移遊蕩了20分鍾後,平安地降落在博登湖上。消息傳出後,整個德國為之沸騰。齊伯林一下子成為德意誌民族的英雄,成為一位創造神話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