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廚房對策金點子(3)(1 / 2)

炒茄子時,最好適當多放油,加些花椒或蒜片炸香,放入茄子不斷翻動,在快熟時再放鹽和蒜調味,再加入少量白醋或番茄丁。這樣炒出的茄子不變黑,味道又濃香可口。這是因為,油多的時候,茄子一下鍋就被油包裹住,首先就隔絕了空氣。油溫本來就高,油傳熱又比水快,於是茄子的溫度很快升高,超過70攝氏度,酶就大部分失去了活性。再加上番茄中的維生素C和醋裏的酸,它就徹底沒有“作亂”的機會了。這樣炒茄子,即使不削皮也照樣保持比較好看的顏色。

做燒茄子時,先把茄塊放在油鍋裏炸透,撈出來放其他調料後,也不會再有變黑的事情發生了。但是,多數人家燒茄子為什麼還是會變黑呢?首先是油放得太少;其次,鹽和醬油又放得太早,醃出不少水分來,有利於酶和酚類充分接近。再有,水的溫度升高很慢,所以茄子表麵溫度也低,又為酶的“苟延殘喘”製造了機會。若是添些涼水,就更加糟糕,等到把茄子煮熟,早已是漆黑一鍋了!

不過,好看的茄子難免油脂過多,如果要吃熱量很低的茄子,最好采用蒸或烤的方式,如蒸茄子、拌茄泥等。

怎樣燒魚不會碎

燒魚出現“魚碎”的現象,主要是由於對魚肉的組織結構缺乏了解和火候掌握不當造成的。

魚是最為細嫩的肉食,肉質無粗筋絡,纖維組織結構不緊密,這是魚經烹製後容易碎的原因。由於食物在熟製過程中大部分都具有導熱性差的特性,而燒魚又多采用整體或塊狀,如果烹製火力與食物體的導熱性不協調,就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鑒於以上因素,燒魚時注意以下幾點就不會“魚碎”了。

1.燒魚之前,先將魚下鍋炸一下。如燒魚塊,應裹一層薄薄的水澱粉,再下鍋炸。炸時注意油溫宜高不宜低。

2.燒魚時的火力不宜大,湯不宜多,以剛沒過魚為度。待湯燒開後,就要改用小火煨燜,至湯濃放香時即可。

3.在煨燜過程中,要少翻動魚。為防止巴鍋,可將鍋端起輕輕晃動。

4.切魚塊時,應順魚刺下刀,這樣魚塊不易碎。

煮雞蛋怎樣容易剝殼

很多人都習慣將雞蛋帶殼煮熟或蒸熟後,馬上放到冷水中泡一下,一來可以降溫,二來有利於剝殼時離皮。殊不知,這種做法欠科學。煮完雞蛋最好不要用冷水泡。

將煮熟的雞蛋浸入冷水中,的確能使雞蛋很快降溫,內蛋殼膜和蛋清膜因遇冷收縮程度不同,容易形成一定的空隙,使雞蛋殼變得更容易被剝掉。但這麼做卻忽略了冷水中均存有大量細菌。雞蛋被加熱後,可以阻止細菌通過的蛋殼膜已破壞,這樣便使蛋殼通氣孔不再對細菌有阻擋作用,於是細菌極易趁機侵入蛋內,可謂來去自由了。

正確的方法是:雞蛋在煮製的過程中,加入少量食鹽,食鹽既可以殺菌解毒,又能同樣使蛋殼膜和蛋清膜之間因收縮程度不同而形成一定的空隙,使蛋殼較易剝離。

怎樣將饅頭蒸得又鬆軟又有筋力

1.夏季用冷水和麵,冬季用溫水和麵,冬季和麵、發麵應比夏季提前1~2小時,和麵時要慎加水。

2.和麵要多搓揉幾遍,促使麵粉裏的澱粉和蛋白質充分吸收水分。和好的麵團要保持一定的溫度,以30℃為宜。

3.當麵已漲發時,要掌握好發酵的程度。如見麵團中已呈蜂窩狀,有許多小眼,說明已經發酵好。蜂窩狀麵體的眼子越大,說明酵發得越老,甚至要發過頭了。

4.饅頭上籠蒸煮,要經過餳麵。冬季餳麵約15~20分鍾,夏季則短些。饅頭上籠時,鍋內的水必須大開,10分鍾要見大氣。

5.籠屜與鍋口相接處不能漏氣,有漏氣處須用濕布堵嚴。用鋁鍋蒸時鍋蓋要蓋緊。

6.蒸饅頭時,鍋內須用冷水加熱,逐漸升溫,使饅頭坯均勻受熱。切忌圖快一開始就用熱水或開水蒸饅頭,因這樣蒸製的饅頭容易夾生。要是蒸出來的饅頭有點黃,就噴點白醋,那就不會黃了。

怎樣調製出鮮美的餃子

首先,肉、菜比例要適當。一般來說,餃子餡的肉與菜比例為1∶1或1∶0.5為宜。

其次,不要把菜汁倒掉。據測定大白菜去汁後維生素會損失60%以上。為了避免營養損失與浪費,科學的方法是:把菜餡剁好後,先將菜汁擠壓出來置於盆中,拌肉時和醬油陸續加入,充分攪拌,使菜汁滲入肉中,然後放上菜攪勻。若是素餃,也可以先把菜餡剁好後,倒入鍋(盆)裏,加入食油(菜油)輕輕拌和,讓油把菜包裹起來,再放食鹽和作料。這樣,既保留了營養,餃子餡也會鮮嫩可口。若是韭菜肉餡,菜餡用油拌好後,再把拌好的肉餡(已放足鹽)倒入,混合均勻即可。菜餡先拌油,被一層油膜所包裹,遇到鹽分就不易脫水。用這種餡包出來的餃子,吃起來菜很鮮,又有一點菜汁的清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