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化學與其他(9)(1 / 3)

在電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員利用指紋破案的情節。其實,隻要我們在一張白紙上麵用手指按一下,然後把紙上手指按過的地方對準裝有少量碘的試管口,並用酒精燈加熱試管底部。等到試管中升華的紫色碘蒸氣與紙接觸之後,按在紙上的平常看不出來的指紋就會漸漸地顯示出來,並可以得到一個十分明顯的棕色指紋。如果把這張白紙收藏起來,數月之後再做上麵的實驗,仍能將隱藏在紙麵上的指紋顯示出來。

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指紋並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總含有油脂、礦物油和汗水等。當用手指入紙上麵按的時候,指紋上的油脂、礦物油和汗水就會留在紙麵上,隻不過是人的眼睛看不出來罷了。而純淨的碘是一種紫黑色的晶體,並有金屬光澤。有趣的是,絕大多數物質在加熱時,一般都有固態、液態和氣態的三態變化。而碘卻一反常態,在加熱是能夠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蒸氣。像碘這類固體物質直接氣化的現象,人們稱之為升華。同時碘還有易溶於有機溶劑的特性。由於指紋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機溶劑,當碘蒸氣上升遇到這些有機溶劑時,就會溶解其中,因此指紋也就顯示出來了。

鋰鹽與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種對社會有嚴重危害的疾病,全世界約有數以百萬計的精神病患者,既給家庭和個人帶來不幸,又是社會的沉重負擔。因此,尋找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具有重要的意義。

澳大利亞有一位名叫卡特的精神病學家,長期來對精神病進行了研究。他把病人的尿注射到幾內亞豬的腹腔中,豬果然中毒。他猜測這種毒物的分子為尿酸,於是卡特就用尿酸代替病人的尿液繼續實驗。由於尿酸溶解度低,他就把尿酸鋰來代替尿酸。當卡特把尿酸鋰注入豬的腹腔中時,豬的中毒現象不僅沒有加劇,反而大大緩解。卡特幹脆用更容易溶解的碳酸鋰注入豬腹腔內,原來呆板的豬竟然變得活潑了,症狀也明顯多了。

為什麼鋰鹽注入豬的腹腔內,豬的精神症狀會緩解呢?原來因為鋰離子抵禦了精神躁狂和抑鬱病人中的尿酸毒性。從此,一種有效治療精神病的藥物——碳酸鋰問世了。

用碳酸鋰治療精神病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因為它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自從1949年發現這種藥物以來,大約有數以十萬的患者從精神病的病魔中解脫出來,直至今日,他認識一種廣泛使用的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卡特的意外發現,創造了精神病治療史上的奇跡。

沙裏淘金

金的化學性質特別穩定,很難同其他元素化合,因此它以遊離態存在於自然界。在地殼中,由於金的含量很少且非常分散。所以它的價格極其昂貴。在我國的一些江河的沙中常混有少量的小金粒。

要從沙粒中分離出金粒實質上是從混合物中得到純淨物。根據沙和金的比重不同,人們把含有金屑的沙粒在水中蕩洗,使其一圈一圈地旋轉沙子比較輕輕隨水流去,金子重留在底部,這就是常說的淘金。經過淘洗大量的沙子後,可以得到很少很少的金粒。把這些小金粒熔化加工可製成金塊。金條等。由此可知,沙中淘金是那麼不容易,必須付出巨大的勞動。後來,人們引用“沙裏淘金”來比喻從大量的材選擇精華。

漫談鹽酸

一、鹽酸史

“三酸“之中鹽酸的發現和製備較硫酸和硝酸為晚。雖然早在煉金時代就已發現了氯化氫氣體,但這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的氣體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15世紀才開始出現有“鹽酸”這一名詞。

1648年德國藥劑師J.R.格勞伯將食鹽和礬油(硫酸)放人蒸餾釜中加熱製取硫酸鈉,並將逸出的刺激性氣體用水吸收得到一種酸性溶液(鹽酸)。因為食鹽來自海水,格勞伯就將鹽酸稱之為“海鹽精”。這是實驗室製備鹽酸最古老的方法。因原料價廉易得,裝置亦較簡單,直到今天在化學教學中講解氯化氫和鹽酸時,仍在來用這種製備方法。此外采用鹽鹵(主要成分是氯化鎂)水解製取鹽酸的方法也較古老。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1807年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在研究電解食鹽水時,除得到氫氧化鈉溶液外,還得到了純淨的氫氣和氯氣,從而為氯堿工業的誕生打下了理論和實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