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這樣好的效果,為什麼不能持久呢?因為熒光增白劑實際上是一種白色的直接染料,而同它混合在一起的藍色或紫色塗料,對棉布又不能染色隻是著色,因此它們都是不耐久洗的。水洗的次數多了,增白劑和塗料都會逐漸被洗掉,最後使人們感到布料不白了。
同時由於原來布上還有一些沒能除盡的雜質,人們在穿著時常沾上油垢、汗漬和灰塵等,再加上常受到空氣的氧化和微生物的作用,都會使白布變色。另外,由於洗衣用的水,如自來水中往往含有鐵質,一般河水、井水中含有鈣鹽和鎂鹽等礦物質,這些雜質除了本身對白布的作用外,還會同肥皂結合成不溶性物質而殘留在布上,也都會使白布變色。因此,“雪白”的襯衫穿舊了,就逐漸泛黃了。
纖維混紡織為什麼容易起毛球現在市場上合成纖維混紡的織物很多,有滌綸混紡的、腈綸混紡的、錦綸混紡的,還有氯綸混紡的等等。但這些織物往往容易起毛起球,容易沾汙,又怕熱,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現象呢?
因為合成纖維一般是把紡製的原料,做成液體狀態,再通過紡絲板的細小圓孔紡成纖維的。如果用顯微鏡來觀察纖維的平麵,它的表麵光滑呈平直狀的細條,從纖維的橫截看,一般又是呈現光滑的圓形的。把這樣的纖維同棉纖維或粘膠纖維混組成紗時,雖然使它們抱含在一起了,但是這些表麵光滑呈圓柱而具有一定彈性的合成纖維,彼此之間抱合力是較差的,它們同棉或粘膠纖維之間的抱合力也不是很好。這樣的織物穿上身以後,受到彎曲伸直和各種摩擦的影響,合成纖維就容易滑動,使纖維的頂端鑽出布麵,這就形成了布麵的“起毛”現象。起毛以後,又因經常摩擦而使合成纖維的頂端形成一個個細小絨球,於是織物上就有“起球”的現象了。
合成纖維織物,為什麼容易沾汙呢?我們知道,物體表麵經過摩擦會產生靜電,特別是不良導體和含水分較少的東西更為顯著。合成纖維多數是不良導體,而且含水量很低,因此當這些合成纖維的織物穿著後受到摩擦時,就容易產生靜電。而空氣中的塵埃,一般也是水分較少的不良導體,當它們碰到具有靜電的織物時,就被吸附到織物上,特別是衣服上“起毛”了的地方,更是容易粘附。目前一般是采用樹脂整理和熱定型處理等方法,使纖維固著不易滑動,織物表麵就比較平滑不易附著塵埃了。最近又有防油汙的整理劑出現,它是一種含有全氟基團的化合物,使織物整理後,不易沾染油汙。
由於合成纖維的織物在沸水中都收縮較大(一般約有10%),因此在洗這類衣物時不能用開水泡,否則就會蜷縮起皺,甚至縮小了。
這類衣物也不宜用高溫的熨鬥燙,因為它們的軟化溫度一般都比較低,腈綸隻有160℃左右,錦綸在170℃左右,特別像氯綸隻有60℃~80℃,而我們一般熨鬥在熨衣時,較高的溫度有200℃,低的也有150℃左右,稍不小心溫度一高,超過了纖維軟化點,織物就會發生熔化,把衣服也搞壞了,因此一定要掌握好這些材料纖維的特性,才能熨燙。熨燙時,最好墊一層濕布,使熨鬥不要直接接觸到混紡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