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信息是黃金,增收又增效(6)(2 / 3)

盡管當時不歡而散,但是為了掩人耳目,總經理的弟弟還是帶走了葉片樣本去化驗,答應9天以後通知化驗結果。但種植戶們左等右等就是沒等到消息,大家急了蜂擁來到公司,但公司已經人去樓空。種植戶們知道上當了,關於仙人掌美麗的夢想也破滅了。

生活中的騙局層出不窮,如何才能使自己不至於被騙?又該如何識別真假信息呢?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大部分的騙子常見的手段是:利用農民增收困難,急於致富的心理,營造出各種各樣的假象,有些騙子還利用農民對廣播電視的信任,鑽社會監督缺失的空子,想方設法介入一些媒體,在一些無良媒體的宣傳鼓動下,農民就用僅有的血汗錢向他們購買一些假種苗、假農資、假技術,從而陷入他們設下的騙局之中。騙子一旦得逞,便迅速蒸發。對此,下麵介紹一些辨別虛假信息的小經驗,以供農民朋友參考。

虛假農業信息有何特征

是狐狸總有一天會露出自己的尾巴,虛假農業信息也是如此。虛假農業信息並非沒有特征可尋,一般來說,都具有欺騙性和偽裝性兩個特征。

(1)欺騙性。欺騙性是虛假農業信息的最根本特征,虛假農業信息發布者抓住人們共有的懼避心理和輕鬆獲利的僥幸心理為誘餌,采取煽動性和誘惑力的語言來引人上當受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①高收益誘惑。凡虛假信息總以虛擬出的極高收益,讓人動心、讓人行動,而人們一旦上當則後悔莫及。如虛假項目信息,在項目的收支預算中,各項收支似乎很全麵,很實在。一項項收入支出一筆筆算來,最後得出一個驚人的利潤,令人難以拒絕。

②技術簡易性誘惑。除高利潤誘惑外,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上當,虛假信息總是盡可能地將其項目技術說得既神秘又簡單易掌握,譬如“不受文化水平限製,隻是一兩處關鍵技術須麵授,初中小學文化程度均可”等等,讓人看後不禁躍躍欲試,感覺似乎隨便就能賺大錢。什麼該產品效益高,無風險,總投資幾千元,即可建成年產值上百萬元的生產廠,需廠房20~50平方米,是城鄉男女有誌之士和下崗職工(不需任何基礎)致富的最佳選擇……遇到這樣的信息,你就一定要留下心了。

③地域上的便利性誘惑。隨著人們對虛假信息的警惕性提高,造假者的騙術也有了新的發展,其方法之一就是在地域上做文章,以獲得投資者的信任。常見的如“上門建廠,上門送料,上門收購,現金結算,承包運輸”等等,似乎讓你占盡地利,其實不然。

(2)偽裝性。虛假信息發布者為了讓其陰謀得逞,總是打著各種旗號,以各種麵目出現,具有高度的偽裝性,大體上有以下三種表現:

①戴紅帽子,扛大牌子。具體講就是假借高校、高科技園區、政府下屬單位的名義或者偽裝成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和巨型公司,以騙取信任。

②打高科技牌。即以高科技為餌,或國外引進,或是國內首創,或冠以國內一流,讓你一見之下就有一種找到真經、技術上一步到位之感,不由你不動心。

③打市場牌。有些虛假項目是以市場需求極大為餌來引誘人的,常見的如“市場永不飽和,生產無風險”等等,似乎市場上遍地黃金,隻等你伸手來撿,實際上這是騙子們虛擬的市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拙劣騙局,試問:真有永不飽和的市場嗎?另外,有些項目技術是真實的,但對技術的市場價值作了誇大,這也值得注意。

如何識別農業信息真偽

(1)常理識別。天上不會掉餡餅,不付出就不會得到。買東西,千萬不要想著貪便宜,“便宜東西沒好貨”是常理。不要期望別人無緣無故拿錢或東西給你,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也許就是誘餌,你要提高警惕了。所以,當你發現一些網絡信息上說有好事、便宜事,甚至是隨便可以發財之類的事,要判斷一下是否符合常理,不符合常理的發家致富信息、農產品或技術信息就值得懷疑,不要等到上當了再後悔。

(2)聯係信息判斷。即看信息發布者所發布的農業信息內容中有沒有諸如電話、傳真、地址、資質文件、技術術語準確與否,等等。有很多信息留下的聯絡方式大多隻有QQ號,沒有廠家、資質,沒有固定電話號碼,沒有網址等。對這樣一些信息,我們隻看看就可以了,不要太當真,虛假信息發布者很多隻能提供一些模糊的信息,如果把它當真了,就會上當受騙。

(3)時間判斷。信息如果是假的,信息發布者會經常更換發布的地方,或者過段時間就會更改發布的內容,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真實的信息則不然,真實的信息,發布者會想讓其永遠保存下來,而且期望其一成不變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裏。如果不能確定信息的真假時,最好不要當場作決定,應該多查找一下,等一等,看這類信息是否會長時間地存在,是否是今天在這個網站出現後被刪除,明天又在別的網站出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