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文化地理學(2)(1 / 2)

由於世界上總有若幹地區的文化走在前麵,某一文化源地長期積累和彙集後,文化體係漸趨成熟,推廣開來,占有更大的地理區域。例如,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從肥沃新月形地帶的源地向西傳,南達埃及,北抵東南歐;埃及文化最初傳入地中海東岸,以後又通過地中海西傳;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和埃及文化一再圍繞地中海盆地交彙綜合;希臘人約在公元前2000年接受了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克裏特島和地中海東岸的文化,創造出新的文化體係——希臘文化,希臘文化再擴展到地中海盆地,並曾返回西南亞。

近代的歐洲文化無論物質技術和意識形態都出現了革命性變化,在現代文明的形成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工業革命的完成,世界市場的建立,以及隨著歐洲人作為殖民者向海外擴展,使得歐洲文化影響到全世界。

在文化的演進過程中,人們麵對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的變化,其智力、心理反應緩慢,不相適應時,往往會出現一次文化斷裂(或延遲)。如古埃及文化和古希臘文化的繁榮以及後來的衰落。全世界古文化中隻有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延續數千年之久,但甚至印度文化也曾出現過斷裂現象。也有一些文化在演進的過程中因承受環境的壓力過大而處於停滯狀態。如愛斯基摩人的文化。愛斯基摩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的冰雪環境裏,為維持基本生活耗費絕大部分精力,使其文化處於停滯狀態。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不同的文化相互接觸。因此,一種文化必須不斷創新和汲取其他文化的營養,才能促進自身的發展,對世界文化作出貢獻,否則必處於停滯和衰落的狀態。

文化擴散

文化擴散是思想觀念、經驗技藝和其他文化特質從一個社會傳到另一個社會,從一地傳到另一地的過程。又稱文化傳播,是基本的文化過程之一。這個過程對人類文化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種文化要在起源地之外的地方存在和發展,一方麵必須能夠適應該地社會的現實需要,另一方麵必須與該地的傳統文化融合。所以文化擴散是一種空間的相互作用,帶有明顯的地理性,一向為地理學家所重視,如對動植物馴化的起源和傳播的研究。索爾於1952年發表的《農業的起源與傳播》引起許多學科的重視。哈格斯特朗在1953年發表的《作為一種空間過程的革新傳播》中提出“革新波”的概念,把文化擴散過程比做海浪的運動,並引入數學方法定量研究文化擴散。

由於移民、貿易、軍事侵略和抵抗以及國家的分合等原因,文化在一地不斷地輸入和輸出,引起該地文化的轉換。埃及在曆史上成為文化轉換最多的地區之一,這同它地處歐、亞、非水陸交通要衝有一定的關係。交通上的十字路口往往是文化交流的關鍵地段。如西南亞是從印度西北部到地中海東部的必由之路,中國的甘肅走廊則曾是從歐洲、西亞、中亞和印度通往東亞的交通要道,這些地方在曆史上是移民、通商和戰爭最頻繁的地區,經曆了許多複雜紛繁的文化交流。到了近代,海洋成了世界移民和商業往來的通道,新大陸接受了歐洲、非洲和亞洲的大量移民,在移民把歐洲文化傳播到美洲的同時,吸收了非洲黑人文化和印第安人文化,經過文化的一體化過程,形成了今日的美國文化和拉丁美洲文化,取代了原有的印第安文化。

文化擴散的方式可分以下幾類:①擴展擴散。在一個核心地區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觀念或新創造逐步向外擴散,使得接受這種文化的人和出現的地區越來越多。如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在7世紀以來從其源地阿拉伯半島擴大到埃及、北非和中東,後來甚至到中亞、印度以及東南亞,擴大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的分布範圍。擴展擴散又可進一步分成傳染擴散、等級擴散和刺激擴散。傳染擴散如同疾病傳播那樣不分等級地傳播給每一個地區社會所有接觸者;等級擴散是從最先接受的某一階層傳播到另一社會階層的人,或者通過中心地係統從某一級城市向次一級城鎮傳播,或按相反的等級序列傳播;刺激擴散是指接受者受新文化啟發創造出新的文化。②遷移擴散。即通過個人或群體的遷移活動,把新觀念或新工藝帶到新的地區。這種擴散作用不僅傳播距離遠,而且同原文化區之間有很大間隔。如基督教通過歐洲移民而傳到美洲。

文化的擴散作用隨著與源地的距離的增加和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弱,呈現時間一距離衰減現象。新文化向外擴散有時尚未達到隨時間一距離衰減規律而中止的程度,也會受其他作用的影響而停止。例如邊界對文化擴散起到屏障作用。邊界在阻止文化擴散通過時,起到吸收屏障作用;有選擇地讓部分文化擴散通過,則起到可滲透屏障作用。一個地方接受新文化的人數隨時間延續有明顯的變化。開始人數不多,人數的增加也比較緩慢,中間階段接受的人數迅速增加,末期接受的人數增加速度減慢,逐漸達到飽和而不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