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神奇的軍事工具(4)(1 / 3)

馬上攻擊!”正在這時,無線電裏傳來了空軍指揮中心的命令。斯佩科特率先向著船艉俯衝下去,用30毫米機關炮瞄準“自由”號的駕駛台和上層甲板猛烈掃射,然後又緊貼詭杆拉起。幾秒鍾後,斯佩科特帶領小隊又折了回來。這次它們投下的是火箭彈。“自由”號立刻被橘黃色的火球和滾滾濃煙嚴嚴地裹挾起來。以色列的3艘魚雷快艇也趕來湊熱鬧。魚雷艇用信號燈向“自由”號發出“你是何船”的詢問,但“自由”號的信號燈已被摧毀,根本無法回應。情急之下,以色列魚雷艇艇長趕緊翻閱阿拉伯海軍艦船圖冊,發現該船與埃及的一艘運馬船“埃爾‘古賽爾”號十分相似,本著“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漏過一個”的原則,下令向可疑船發射魚雷。被魚雷擊中的“自由”號右肢船體被扯開一個大洞,彈著點正好是信號情報設備艙。以色列魚雷艇發射完魚雷後還不過癮,又在離船30多米處用40毫米機關炮不斷地向“自由”號掃射。一枚穿甲彈穿過海圖艙進人駕駛艙,最後打在年輕舵手的脖子上。舵手當即身亡。

身負重傷的船長看著嚴重受損的“自由”號,不得不下令棄船。然而,船員剛把3個救生筏放下水,以色列的一艘魚雷艇便開了回來,將2個救生筏擊沉並搶走了另1個。3艘魚雷艇帶著那個搶走的救生筏向軍港駛去。這個時候,魚雷艇艇長才發現事情不妙,立即向以色列海軍司令部彙報“誤炸了美軍船隻”。接下來的事讓“自由”號的幸存者感覺很詫異。華盛頓高層下達命令,不允許他們透露襲擊事件的任何細節,否則軍法處置。這個事件已經過去了30多年,但它至今仍留給人們很多疑團。據說那天晴空萬裏,即使斯佩科特沒能看清“自由”號上高高飄揚的美國國旗,但以色列的空軍指揮中心為何也會沒看清,錯把它當成埃及艦隻並下達了攻擊命令呢?難道以色列是為了防止情報外泄而故意為之?恐怕隻有以色列最清楚。或許美國也明白,但為了避免引起眾怒,也隻有啞巴吃黃連,打掉牙往肚子裏咽了。美軍甚至下令盡快將“自由”號炸沉!不過五角大樓有高級軍官指出,這樣做難免會把事件越搞越大。美軍這才讓第6艦隊把四處起火、幾近沉沒的“自由”號拖進了修理廠。

伊拉克戰機外飛之謎

提起海灣戰爭,人們並不陌生。這場戰爭爆發於1991年1月17日,到2月28日以伊拉克戰敗而告終。從戰爭史上說,海灣戰爭是戰後一場牽動世界全局的地區有限戰爭,戰爭中伊拉克共投入120萬兵力、坦克5600輛、飛機774架、艦艇60艘,其中駐科威特54萬人;而多國部隊共70萬人、坦克4300輛、飛機2000架、大炮2300門、戰艦400艘、其中美軍50萬人。海灣戰爭也是一場現代高科技戰爭,是當代最新武器的試驗場,除核、生、化武器外現代先進武器在戰爭中展示和較量,不僅顯示出高技術武器對作戰方式和戰爭進程的影響,而且使這場戰爭單位時間內消耗之大遠遠超過以往戰爭。

戰爭打響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每天出動多批量的戰機對伊拉克軍事戰略目標進行猛烈轟炸,自詡為“世界上第五支最強大的軍隊”和擁有700多架先進戰機的伊拉克航空兵卻按兵不動,被動挨打。不僅如此,從1月26日開始,先後有100多架飛機,紛紛飛往鄰國伊朗,伊軍這一舉動,引起世人極大的興趣和猜測。人們不禁要問,在這戰火猛烈燃燒之際,伊拉克戰機為何不迎頭起飛,痛擊敵機,卻遠走高飛,這究竟是“陽謀”,還是“陰謀’?是“出逃”還是“避難”?是“厭戰”還是“保存實力”?到底有多少架飛機“東南飛”?它們的最終命運如何?至今這一係列謎團仍縈繞於人們的腦海之中。

西方新聞媒體也曾對伊機外飛事件大肆報道。真真假假,撲朔迷離。使這一事件令人難辨真偽,然而歸納起來也不外乎有下麵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伊拉克飛機飛往伊朗是為了保存實力。兩伊戰爭結束後,兩國關係有所緩和,而且伊朗對於海灣戰爭表明了中立的態度。所以將最先進的戰機轉移到伊朗比留在國內更安全。麵對多國部隊強大的空中軍事打擊,伊拉克即使拚盡全力也難以獲勝,所以,與其“玉碎”,不如“瓦全”,這種韜光養晦的做法是比較合乎邏輯的。據西方媒體透露,伊拉克和伊朗就戰機停留一事曾達成過秘密協定,但是伊朗方麵斷然否認與伊拉克達成過這樣的默契或協議。

另一種說法認為,戰機離鄉去國是伊拉克空軍的厭戰心理所致。海灣戰爭在兩伊戰爭結束後不久後便爆發,伊軍常年作戰,厭戰情緒早已滋長。在戰爭響後,美國一邊進行軍事打擊,一邊大打心理戰。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空投了大量傳單,向對手施壓,敦促伊軍投降。這大大瓦解了伊軍的鬥誌,動搖了伊拉克的軍心。“沙漠風暴”行動中,伊拉克戰機都無心戀戰,與美軍相遇常常掉轉機頭逃之夭夭。在開戰一周後,麵對美軍的強大空中優勢,伊拉克空軍飛行員因為不想白白送死,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於是出現了戰機外飛的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