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小期來到A市附近的G市後,她一心隻想過一種平淡的日子,不想再折騰創業,直接去一家GC公司應聘了市場策劃總監一職。GC公司主營數碼相機,攝像機等產品的國內貿易,既做終端客戶也做渠道代理,銷售渠道有點混亂。
小期上任後,首先大刀闊斧地改變之前的銷售模式。基於之前GC產品在國內知名度不高,她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提高產品的知名度。GC是小公司,沒有實力投入巨額的廣告資金,於是她做出的第一份策劃書,便是讓GC產品走入全國一線城市各大型賣場,走終端專櫃零售渠道,如家樂福,麥德龍,易初蓮花,樂購,大潤發等商場,以普及產品的知名度。
小期的策劃書得到了GC總經理的支持,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受到了來自各層的阻力,一方麵是銷售的配合度不高,另一方麵是財務自己卡的緊。
GC是一家台灣集團公司在G市設立的下屬子公司,GC公司的總經理掌管市場,銷售及人力資源調遣,但是財務權力卻集中在GC台灣集團公司,並未下方,言下之意,GC公司總經理的財務權力非常有限,單筆動用資金過2萬,需要總經理和財務經理的共同審批,單筆資金過五萬,需要報備台灣總部審批,而且對於大的項目合同,需要總經理和財務經曆共同拍板。
這一製度嚴重影響了小期的後續工作。首先,在小期的帶領下,GC產品和很多國內一線城市的大型商場談成了進店意向合同,但是在進店之前,有的賣場需要收取一定的讚助費,有的賣場結款周期比較長,有的賣場規定將來有新店開張,仍需要收取一定的讚助費等等。財務部一見意向合同含有霸王條款,便斃了一批項目申請。
好不容易簽了合同的一批賣場,因為後續的宣傳資金不到位,項目也是做得不上不下。小期畢業這麼多年,除了前兩年跟著一個香港老板做了兩年的秘書,後來一直自己做老板,凡事都是自己拍板,講究的是效率,做事風格雷厲風行,還從來沒有這麼憋屈過。所以一開始在GC這家公司,她做得萬分吃力也萬分沮喪。
然而正是在GC的忙碌的日子,讓她無暇顧及自己和阿昌的情感糾紛,也少了一些生活上的痛,所以從心裏,她很感謝GC讓她度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她在GC昏天黑地忙了4個月後,她一手負責的項目終於陸續有了一些起色,公司開始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代理申請,有很多都是因為看見GC產品進入賣場,在特定的消費群中普及了一定的知名度,積累了一定的市場人氣才莫名而來的。
人氣有了,知名度有了,產品的銷售業績很快也跟著上揚。
GC的總經理很開心,覺得她工作做很出色,對她大家讚賞,同時也很奇怪,說她在全國各地一線城市都有進店計劃,為何偏偏他們臨市的A市,小期一直未有動靜。